巴金說真話 人民作家享美譽

 |2005.10.19
447觀看次
字級

【本報香港電】中國一代文學家巴金前晚病逝,享年一百零二歲,留下一千三百萬字的創作與翻譯作品,其中五集「隨想錄」,被學術界公認是一部「力透紙背的講真話的大書」,適足以代表他的思想,就是三個字:「說真話」酖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歷史。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生於四川成都,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一九八四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二○○三年十一月,中共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其影響力和真誠的態度,在大陸民眾心目中擁有崇高地位。自七十年代起,巴金多次獲提名角逐諾貝爾文學獎,但淡泊名利的巴金不感興趣甚至拒絕角逐。

巴金是書中勇於與傳統決裂、從封建家族出走的典型。他十九歲就離家出走,二十三歲便跑到巴黎「找一條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他受到無政府主義者樊塞蒂的啟發,「在巴黎聖母院沉重的鐘聲下」寫了處女作「滅亡」,在當時最權威的文學月刊「小說月報」發表引起廣泛注意。「家」發表後,其對封建家族衰落、青年追求新生活的描述,正與一九三○年代的社會背景、人心思變風潮相符,青年幾乎人手一本,巴金也進入「現代文學大師」之林。

一九四九年,他寫了「滅亡」、「家」、「春」、「秋」、「愛情三部曲」等二十多部中長篇小說,影響了幾代青年人,也奠定巴金在現代文學中不可動搖的地位,是他一生創作第一個高峰。巴金第二個創作高峰是在文革後,他用八年時間寫了一百五十篇、四十二萬字的「隨想錄」,成為奉獻社會的偉大作品。他在書中一再的提倡說真話,他說,真話並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話的基礎上產生的。

巴金生前曾說,現代文學館的落成,「比寫十本回憶錄還重要」。二千年五月二十三日,新館竣工重新開館,正門中央嵌有一塊五十噸重巨石,上面篆刻著巴金的的手書,巴金的手模也被製成門柄,與每一位前來參觀的讀者握手。巴金捐贈了七千七百多冊藏書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稿費約二十五萬元人民幣(台幣約一百萬元),幾乎是他晚年作品再版的全部金額。

成立中國現代文學館是文學巨擘巴金畢生的心願之一,他另一個心願是成立文革博物館,可能因時機尚未成熟,無法在他生前實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