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射火星15 可打到美本土

 |2017.11.30
1755觀看次
字級
北韓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後,美國總統川普(左起 )分別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北韓國營KRT電視台則播出金正恩簽署授權飛彈試射。圖/美聯社
北韓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後,美國總統川普(左起 )分別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北韓國營KRT電視台則播出金正恩簽署授權飛彈試射。圖/法新社
北韓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後,美國總統川普(左起 )分別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北韓國營KRT電視台則播出金正恩簽署授權飛彈試射。圖/法新社
北韓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後,美國總統川普(左起 )分別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北韓國營KRT電視台則播出金正恩簽署授權飛彈試射。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沉寂了兩個多月後,北韓周三凌晨再發射飛彈!北韓宣稱成功試射新型的「火星十五型」洲際彈道飛彈,射程更覆蓋美國本土,北韓領袖金正恩宣布已實現完成國家核武力量的偉大歷史事業。

美韓分析指出,飛彈的飛行高度高達四千五百公里,為北韓史上飛彈達到的最高高度。學界憂心,即使北韓沒能力與美國一戰,但華盛頓最終恐將在北韓飛彈射程範圍內。

在日上空飛行14分鐘

南韓聯合參謀部周三表示,北韓於凌晨二時四十七分從平安南道平城附近,向東發射了型號不明的彈道飛彈,飛彈飛行高度為四千五百公里,高度大約相當於國際空間站的十一倍,射程約為九百六十公里,是北韓歷次高角度射彈中高度最高的。飛彈飛越五十三分鐘、逾九百六十五公里後墜海,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促使日本政府向國民發出躲避警告。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飛彈在日本上空飛行了十四分鐘。

分析認為,北韓凌晨射彈意在試探韓美兩軍的對北韓戒備情況,避免飛彈被攔截的可能性,加大韓美政府和軍方的心理疲憊。

北韓官方朝中社昨天中午發表公開「政府聲明」,宣稱北韓在勞動黨的政治決定和戰略決心下新開發的「火星十五型」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成功,指「火星十五型」武器系統是可打擊美國本土、可搭載超大型重量級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聲明稱,當天北韓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在觀摩新型洲際彈道飛彈「火星十五型」飛彈的成功發射後,宣布北韓終於完成國家核武力建設的歷史大業,火箭強國偉業獲得成功。

近幾個月來,北韓開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試射飛彈。北韓周三的飛彈試射時間罕見地選擇在凌晨,發生在十一月底通常不太活躍的期間,而且發射地點也不是北韓經常使用的地方,看來是為了顯示北韓在不太可預測的環境中發射飛彈的能力。一名南韓國會議員引述南韓國家情報院指,韓方不排除北韓再次核試。

韓稱北韓或再核試

北韓上一次發射飛彈是在九月十五日,當時一枚中程飛彈飛越日本北海道島,飛入太平洋。飛行路程三千七百公里,可以到達美國關島的領土。

這是北韓相隔七十五天之後再次試射飛彈,明顯是針對本月稍早重新將北韓列為恐怖主義支持國的川普政府。北韓的這項挑釁行動可能會打破對結束北韓核計畫的外交努力。美國總統川普周二在白宮斬釘截鐵表示:「我們一定會處理」。

南韓總統文在寅在青瓦台主持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時表示,如果北韓完成洲際彈道飛彈開發,情況會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文在寅和川普就北韓最新射彈挑釁通電話,強烈譴責北韓罔顧國際社會不斷警告再次發射飛彈,兩人商定進一步加強兩國合作,積極應對北韓核導威脅,並攜手國際社會加大對北韓制裁力度,促使北韓重返對話軌道。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表示,目前而言,外交選項依然是可行和開放的,美國希望通過和平手段實現無核化。

日本政府向北韓提出嚴正抗議,同時計畫再次向各國呼籲完全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應美國、日本和南韓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將於周三下午四時三十分(台灣時間周四上午五時三十分)舉行緊急會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說,中方「嚴重關切和反對」,強烈敦促北韓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同時希望有關各方「慎重行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