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瑞皮特若斯卡(右)本月才知道他在世上還有一位親人亞歷山大,兩人上周見面,相擁而泣。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高齡一百零二歲的皮特若斯卡(Eliahu Pietruszka)拖著老邁身驅,穿越退休之家的大廳,會見一名從未謀面的陌生人。見面那一刻,他倒向對方懷中,兩人互相擁抱,他親吻訪客的雙頰,不禁老淚縱橫。
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皮特若斯卡在二戰初期逃離波蘭,並以為全家人都罹難了。本月他才得知弟弟沃爾夫(Volf)當時也逃過一劫,但在二○一一年過世。沃爾夫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re)上周代替爸爸,從俄羅斯飛到以色列卡法薩巴,探望皮特若斯卡。
皮特若斯卡淚流滿面說:「能夠看到弟弟至少有後,也就是他兒子,我實在太高興了。」他說:「經過這麼多年,老天垂憐我,我得以見到他。」皮特若斯卡以俄語向亞歷山大問好;他已數十年未說俄語了。
拜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建立的受害者線上資料所賜,皮特若斯卡終得以和親人相聚。這套威力強大的系譜工具,已促成數百人與失散的親人重逢。但隨著大屠殺倖存者年紀愈來愈大、日漸凋零,皮特若斯卡與侄子團聚的這種感人場面,恐怕將成絕響。
皮特若斯卡在一九三九年、二十四歲時逃離華沙,前往蘇聯,揮別雙親和雙胞胎弟弟沃爾夫、策利希(Zelig),他們比他小九歲。
皮特若斯卡的父母和策利希被送到納粹死亡集中營而喪命,但沃爾夫成功逃亡。皮特若斯卡和沃爾夫曾短暫通訊,直到沃爾夫被送到西伯利亞勞動所,皮特若斯卡以為弟弟死在那裡。
「在我心中,我以為他不在世間了。」皮特若斯卡在俄羅斯結婚,並思索著自己已無親人,於是在一九四九年移民以色列展開新生活。
在超過一甲子歲月後,直到三周前,皮特若斯卡的孫子接到來自加拿大堂姐的電子郵件,她說她在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發現一頁證言,是沃爾夫在二○○五年為哥哥所寫;沃爾夫也以為哥哥死了。
皮特若斯卡的孫子追查之下,得知沃爾夫存活下來後,定居在俄羅斯烏拉山脈的工業城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一生擔任建築工人,並在二○一一年過世,他唯一的孩子亞歷山大仍在當地生活。
聯絡之後,亞歷山大決定前往以色列探視他過去從來不知道的伯伯。六十六歲的亞歷山大也已老邁,當他見到皮特若斯卡,兩人緊緊相擁,場面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