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堆到伸展台 破布變時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25.10.24
76觀看次
字級
肯亞時裝設計師阿澤迪日前在奈洛比一處垃圾掩埋場,翻找廢棄衣物,他專門改造廢棄布料與服裝,以極其前衛的設計手法聞名。圖/法新社
模特兒身著肯亞時裝設計師阿澤迪的作品,在該國首都奈洛比的時裝秀走秀,穿出舊衣改造後的時尚感。圖/法新社
模特兒身上的衣服,獨具特色,都是由廢棄的二手衣改造。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肯亞最大露天市集中心的一條小巷裡,模特兒踏著自信步伐,走在由木板與帆布拼湊而成的臨時伸展台;他們身上穿的服裝,獨具特色,但不是時尚品牌,是由垃圾場與市場廢棄物中撿來的舊布料改造而成,這也證明,即使是廢棄布料,經過巧思,也能受到矚目。

每年來自歐洲、美國及其他地區的數千公噸舊衣飄洋過海進入肯亞,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2023年的肯亞已超越奈及利亞,成為非洲最大二手衣進口國。

舊衣塞爆肯亞 3分之1無用

這些成堆舊衣,最終抵達首都奈洛比市中心附近的基孔巴市場(Gikomba Market),這座占地約5英畝、鐵皮屋頂綿延的迷宮市集,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樞紐之一。

人群日前聚集巷弄,看模特兒穿著「原本被認為無法再穿」的服裝登場;把破舊布料變成創意時尚,有攤販驚呼:「他們把我們的舊衣變得這麼高級!」

這場「吉孔巴伸展台特別場」(Gikomba Runway Edition)的活動,首次集結肯亞地下設計圈的年輕創作者與造型師,包括25歲、專長「升級改造」的阿澤迪(Morgan Azedy)。

阿澤迪在自家為走秀準備服裝時說:「我每天看到環境這麼髒,心想:『我能不能做點什麼?』」於是,阿澤迪系列作品「肯亞原色」融和街頭牛仔與哥德風,全由回收皮革與被棄置的廢料製成,散發叛逆氣息。

據MIT統計,肯亞2023年進口19.7萬公噸、價值近2.98億美元(約新台幣91.9億元)二手衣。然而,國際環境研究組織「發展環境網絡」估計,其中3分之1無法再利用,最終淪為掩埋場廢棄物,大多為無法分解的塑膠纖維。

設計師阿科斯(Olwande Akoth)曾從事舊衣買賣,如今在服裝秀展示她以回收布料製作的改造和服,她回憶過去挑貨的經驗:「有時整包衣服根本是垃圾,連送給乞丐都不忍心。」

二手衣進口確實讓東非數十萬人受惠,從港口裝卸工到攤販都以此維生,同時也讓許多低收入者得以穿上負擔得起的衣物,但這股外來衣流,也使當地紡織業難生根。

廢棄變獨特 登柏林時裝周

2016年,東非共同體曾嘗試禁止舊衣進口,以扶植在地紡織業。然而,美國回收業者強烈反對,華府甚至威脅若堅持禁令,將取消這些國家在《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下的免稅出口資格。

結果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等國相繼讓步,僅盧安達堅持到底,最終被取消部分出口優惠。上月,川普政府表示,法案在非洲大陸期滿,後續是否展延,仍在談判。

對阿澤迪來說,這些被世界拋棄的舊衣正是創意的寶庫,他笑說:「買新布料太貴了,垃圾堆反而是靈感來源!」

在伸展台上,原本寬大的牛仔褲,被改造成多層次外套、喇叭長褲與厚底鞋的組合,這份「讓廢棄變獨特」的創意,讓阿澤迪去年登上柏林時裝周(Berlin Fashion Week),如今他已為多位東非音樂人設計服裝,夢想有朝一日能讓「被丟棄的美」,登上紐約與巴黎伸展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