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之旅 在耶路撒冷遇見金門 文/黃慧敏 |2017.11.26 語音朗讀 31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聖殿山的清真寺。 攝影/黃慧敏 哭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和從世界各地而來的猶太教徒、基督徒在此讀經禱告。 攝影/黃慧敏 耶路撒冷的一座城門─金門。 攝影/黃慧敏 文/黃慧敏 耶路撒冷─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永恆的聖城」,一輩子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身為基督徒的我,原以為退休後才能實踐的夢想,竟在今年提前圓夢,這趟聖地之行跨越以色列、約旦和埃及三個國家。 跟著教會牧師、傳道人和弟兄姐妹,大夥抵達魂牽夢縈的耶路撒冷,來到沒有聖殿的「聖殿山」。這裡原是亞伯拉罕向上帝獻上獨生子以撒的地方,第一及第二聖殿都在此建造,但現在上面有兩座伊斯蘭教清真寺,禁止猶太人進入。 西牆,又名「哭牆」,是猶太人認為最接近聖殿和約櫃的地方。有人認為,哭牆是個很「宗教」的地方,以為有敬虔的外表就可以得救。松慕強牧師說,在耶路撒冷禱告並不會比在任何地方禱告「靈驗」,因為我們的神是個「靈」,祂無所不在,只要用誠實和心靈禱告敬拜,祂都會垂聽。 而基督徒之所以渴望來朝聖,無非是耶路撒冷、伯利恆、加利利或拿撒勒這些地方,信徒耳熟能詳,與耶穌有著密切關係。行走其間,仿佛置身公元一世紀,與耶穌同行,踩著祂走過的路徑、貼近祂的心跳。 現在大家看到的耶路撒冷城牆,是十六世紀土耳其蘇萊曼大帝所重建;它有八座古城門,大馬士革門、糞廠門在聖經裡曾有記載,但與台灣「金門」同名的城門,一般基督徒可能有些陌生。 但來自金門的我,對耶路撒冷的「金門」格外有感覺。這是座雙拱城門,城門的一邊稱為「恩典門」、另一邊叫「悔改門」,是伊斯蘭教徒在七世紀時重建。 聖經雖未明白寫到「金門」兩字,但根據舊約《以西結書》,直到末日彌賽亞來臨時,城門才會重新打開,彌賽亞會從金門進入聖殿山,施行審判。 有人說,如果把地球攤開成平面,耶路撒冷的金門和台灣的金門位在同一區塊。原來,「金門」與基督教有這麼美麗又深層的連結。 前一篇文章 鏡頭下 徒步西班牙九百四十公里 星星指引朝聖之路 下一篇文章 廢棄地華麗轉身 上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水順遂 身心安適【核心智能】視覺感官洞察力向善讓人看見希望翻轉困局 活出尊嚴與力量探尋健康生活美學【自主人生】幸福感心理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