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修渠36年 為3村救渴

 |2017.11.22
3056觀看次
字級
水渠建在懸崖峭壁上,工程十分艱難,當地人以黃大發的名字稱之「大發渠」。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這幾天,兩位老人紅透中國大陸,媒體都在傳揚他們的名字、挖掘他們的故事。他們分別是花三十六年修水渠的黃大發,以及被譽為「中國大陸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

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日前會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六百多名代表,準備合影時,他看見站在後排的黃旭華和黃大發,他一把拉開前排椅子,拉起兩位老人的手,請他們到自己身邊就坐。

兩人執意推辭,最後仍在習近平身邊坐下。習近平說,「你們別站著了,到我邊上坐下,來,擠擠就行了」,場內響起熱烈掌聲。經媒體播送,這個畫面引發大陸熱議,也讓大家好奇黃旭華、黃大發究竟是誰?

受習近平禮遇後

壯舉被瘋傳

八十二歲的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花三十六年只為做好一件事——修水渠。

他出生在大山深處的草王壩村,二十三歲當上村大隊長,從此決心為村民做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草王壩村沒有水源,耕地大多是廣種薄收的旱地。

附近山裡就有穩定水源,但隔著數座高山。黃大發有了驚人想法:在山上鑿渠,把水引過來。一九五九年,黃大發帶頭修建水渠,率數百位村民,背上炸藥、鐵錘就上山了。

修渠最艱險的是測量,施工隊不敢接,黃大發就自己上陣。他將繩索繫在腰上,讓人從山頂把他放下去,懸在垂直的峭壁上標出鑿渠位置。山頂到谷底高一千多公尺,若掉下去準沒命。

一九七八年,水渠即將完工時,一場洪水毀了大家的心血,村民們氣餒了,黃大發卻不放棄,到水利站精進技術。

一九九二年,乾旱再次來襲,黃大發帶領村民重新修渠,這次縣裡撥了六萬人民幣和十九萬公斤玉米支持。

一九九五年,帶著零傷亡的成績,繞三座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天渠」通水,黃大發在慶功宴上哭了。

主渠長七千二百公尺,支渠長二千二百公尺,其中有一百七十多公尺懸掛在寸草不生的絕壁上。

千餘人獲益

稻米產量翻20倍

這是條救命渠,也是條致富渠,解決了沿途三個村莊的人畜飲水問題,一千二百多人獲益,水稻年產量從二萬多公斤增加到如今的四十多萬公斤,將近二十倍,徹底改變村子命運。當地人以黃大發的名字稱之「大發渠」。

九十三歲的黃旭華是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大陸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是頂尖科學家。

為了核潛艇事業,黃旭華曾隱姓埋名工作長達三十年,連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在大陸一窮二白的年代,黃旭華與同事靠各種土法,鑽研尖端技術。在他們的努力下,大陸海軍第一艘核潛艇一九七○年下水,四年後它被命名為「長征一號」。

在受到習近平禮遇後,兩人受訪時難掩激動,黃旭華說:「做夢也沒想到,總書記竟然把我請過來坐到他身邊,還問了我的健康情況。」黃大發說:「我只是山區的一名普通黨員,做了一些小小的事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