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圖/泱汀
文/章定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小朋友,請你們猜猜古代的君子們大都鍾愛哪一種花朵呢?相信有不少的小朋友都知道答案了!沒錯!就是──菊花!
菊花與百花不同,它不在明媚燦爛的春天開花,而選擇在秋季綻放;當百花凋零殆盡而寒霜漸漸深濃時,它仍挺起傲人的植莖,開綻高雅的花朵。古代的文人折服於菊花凌霜而開的動人形象,認為那是君子高潔的象徵,所以對它加以歌頌吟詠,於是今日便流傳許多讚嘆菊花的詩篇。
今天老師要介紹的唐詩,是中唐時代的詩人元稹吟詠菊花的作品。開頭第一句前半「秋叢繞舍」,先寫一叢叢菊花圍繞著屋舍於秋天燦爛開綻的景象,而後半「似陶家」點出鍾愛菊花出名的晉代名士陶淵明,並抒寫自己彷彿來到陶淵明住所般,對眼前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深深讚嘆!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將作者迷戀菊花的神態描寫殆盡。滿院菊花美得不可勝收,讓作者流連忘返,繞著屋舍東籬細細玩賞一株株凌霜綻開的秋菊,連時間流逝都忘卻了;當他回過神,才發現太陽已經斜落西山,天色昏黃。
作者去深思為什麼自己會鍾愛菊花呢?他先用否定詞語說「不是花中偏愛菊」,道出並不是他偏愛菊花,再緊接著說明他之所以愛菊,實在是一種情不自禁!因為在百花之中,又有誰能像菊花那般,即使在寒霜深秋時節,仍直挺軀幹迎霜開綻呢?所以作者最末一句說「此花開盡更無花」,便是在讚頌菊花不畏秋寒,在百花凋零殆盡,仍能凌霜挺立的動人形象!
此處歌詠菊花凌霜開花的特性,事實上何嘗不是古代文人對君子理想人格的投射呢?作者「以菊喻人」,寫出菊花凌霜而開的特性,正如君子不會畏懼險惡環境,亦會因挫折困頓而輕易屈服的高潔情操!
小朋友們看完這首詩之後,是不是對於「菊花」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形象與象徵意義更多了一層認識呢?關於吟詠菊花的詩作還有相當多首,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一一閱讀與品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