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風怨未開。 圖/泱汀
文/章定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各位小朋友們,今天唐詩小學堂要介紹的一首詩,是與唐代科舉考試有關的作品。說到科舉考試,它是古時候決定文人一生前途的重大關卡。在唐代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的考生,往往身價翻漲,躋身為人生勝利組,並且眾星拱月,人人稱羨!
不過,科舉功名這回事,有人上榜,就有人落榜;如同人生,有美麗,便有哀愁。今天要介紹的作品,正是一首科舉考試失利的詩作,出自唐代文人高蟾的筆下,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吧!
首兩句便用「天上碧桃」、「日邊紅杏」來比擬通過科舉考試的考生們。「天」與「日」象徵上榜者從此「一登龍門,身價十倍」的崇高地位;「桃」、「杏」,分別點出翠碧、鮮紅的色彩,從中隱喻上榜者春風得意之貌;而「和露種」、「倚雲栽」比喻他們未來將平步青雲,擁有令人稱羨的似錦前程。這兩句詩對仗工整,詞采富麗,將上榜者的非凡氣派描摹得十分到位!
後兩句「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以秋江的芙蓉自我比喻。芙蓉,生在秋天的江面上尚未開花。未開花,還隱喻著作者於此次科舉考試中落榜一事。江上的空間,又與「天上」、「日邊」兩者形成強烈的對照,有極明顯的高度落差;而江上的芙蓉花還生在蕭瑟的秋天之中,更加深其中的孤寂與失意感。
但芙蓉花的美,美在它的孤潔神態與超然格調,這與春天碧桃的豔麗,以及紅杏的鮮妍有極大的不同;它的美不在外貌的姿態,而是在己身高潔卓然的精神,故儘管沒在春季生長,依然能活出自我的色彩!
也因為如此,最末句的「不向東風怨未開」流露著自信與自尊,不卑不亢的風采。「不怨」,道出了作者自身的高度,更顯示了他的自信,因為他就像秋江芙蓉花,只是「尚未開花」而已,而不是「不會開花」、「不能開花」!花總是會開的,眼前只是時候未到而已!所以他並不會欽羨和露種的碧桃,也不會嫉妒倚雲栽的紅杏!他會如同秋江上的芙蓉一般靜待時機,等到開花的時令一來,便會綻放最燦爛的花朵!
欣賞完高蟾的這首詩作,小朋友是不是也感受到高蟾那令人欽佩的文人情懷了呢?如果未來你也遇到考試不理想,或是比賽未得名的事情,記得先不要急著難過與自責,先看高蟾這首詩作吧!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最獨一無二的珍貴花朵,等到開花的時令一來,一定都會有亮麗綻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