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隨林靄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圖/泱汀
文/章定
初隨林靄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
台灣的冬天,若遇上冷氣團來襲,而且還夾帶水氣的話,總容易飄著溼冷的細雨。章定老師住在較偏山區的地方,每當天空轉陰的時候,窗前總是一片雨景。我總是看著霏霏細雨飄落樹梢,浸溼樓房,而後落在我窗前,那一刻,我享受著只有我和雨的小天地。
唐代的詩人中,李商隱對於雨的描寫,最能切中章定老師的心境,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晚唐詩人李商隱〈微雨〉這首詩作。
首兩句「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先是刻畫紛紛細雨起初飄落的情景,「靄」一字點出微雨落下的時間點為傍晚時分,而微雨隨著樹林中的霧氣兩相浮動,霎時讓人產生視覺上的錯覺,分不清是霧還是雨,恍若置身仙境;漸漸地,細雨伴同夜幕降臨,也分得了些許夜的寒意。小朋友有沒有發現李商隱筆法高妙的地方了呢?不過是兩句話而已,他便把雨的形象掌握得十分精準!
後兩句「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寫的是夜雨淅瀝未停而夜已深的情景。房內四周的氣溫隨夜深下降,雨落窗櫺,彷彿連寒意都能沁入搖曳的燈火上;雨聲淅瀝落在空蕩的庭院中,連庭院近處池水上的雨滴聲,彷彿都能在窗邊聽得到呢。
李商隱寫景狀物的高妙手法在這首詩中一展無遺,沒有一個字直接描寫雨,卻讓人在他對林靄、夜涼、窗燈、庭院、近水等景物描述中都看得到雨,藉此來反映微雨引發的各種感官知覺,並精準抓住微雨的形象與特性,這是多高超的寫作技巧!小朋友們,此刻你們是不是也對李商隱寫景狀物的藝術手法深深感到佩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