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宜芸
【本報綜合報導】日本富山縣有一間名為「人間」的社區之家,標榜「歡迎任何人」,且絕不食言。開張多年,這裡成為「邊緣人」的落腳處,遭霸凌的孩子、受家暴的女人、獨居罹患糖尿病的老爺爺,全在這裡重拾笑容。這一切都起因於宮田隼的無心插柳。
宮田隼在「偏鄉長者照顧與多元輔療」國際研討會,分享日本經驗表示,起初,他的動機很簡單,「租下一棟房子,開放它」,讓學童們有個念書的地方。但陸續登門者,有在學校被欺負的孩童、有對人生迷惘的青年,「不想上學、不能上學的,全都跑來找我。」
有小孩父親告訴宮田隼,「我兒子不跟我講話,但跟你在一起就好開心。」怎麼辦?宮田隼邀請爸爸到房子裡,「一起喝酒,也聊育兒經」;還有父母主動求助,「我家孩子不肯出門」,宮田隼就結伴到府,展開家庭訪視與諮商服務。
另外,在一棟十四片榻榻米大的房子裡,每天擠著二、三十個不同年齡、不同身分的人,「屋裡氧氣比喜馬拉雅山還稀薄!」可是狹小空間裡,人情味卻是二十四小時不打烊。
富山縣砺波市庄東區地處偏僻,便利商店都沒幾間,倒是有一家居民喜愛的「宮森咖啡館」。在這裡,拒學孩童、高齡長者、照顧者……等,可以吃著甜點分享心事,營造社區自主互助的空間,成為社區的煩惱終結站。
社團法人Ponte富山代表理事水野薰分享偏鄉社區照顧經驗。他說,曾有一名患發展障礙的媽媽,育有兩名發展障礙的孩子,與家人關係疏遠,不信任他人,拒絕就醫治療,生活憂鬱。某天來到宮森咖啡館,一進門就放聲大哭,無法說出心事,半年後,她才緩緩道來自身遭遇和心情,逐漸信任他人、敞開心胸,也願意就醫,甚至成咖啡館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