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遭濫用 經濟部要正名

 |2017.11.10
225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二○○四年起台灣各地掀起一股觀光工廠熱,一輛輛遊覽車將團客載往觀光工廠,看似帶進人潮、錢潮,但許多卻淪為重複性高的手工教室或促銷賣場,也衍生不少亂象。打出「全台首家咖啡觀光工廠」名號的品皇咖啡,知名度高,卻違規建造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以熊為主題的「熊大庄觀光工廠」則傳欠薪糾紛。

嘉義市工商發展科長王學謙指出,經濟部發現觀光工廠被「濫用」,有必要加以整頓、正名,近期去函各縣市政府,要求規勸未通過觀光工廠認證者,別再使用觀光工廠名義做行銷,以免劣幣逐良幣,傷害觀光工廠金字招牌。

嘉義縣目前有六家認證的觀光工廠,只有月桃故事館是唯一合法認證的觀光工廠,知名的熊大庄、白人牙膏及品皇咖啡,都非認證的觀光工廠;其中,品皇、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上村酒廠等,都曾通過觀光工廠評鑑,但後來中斷認證。

「目前有一百三十餘家觀光工廠獲官方認證。」王學謙指出,要取得經濟部觀光工廠認證前提是有工廠登記,且通過經濟部評鑑,評鑑項目包括解說設施及產業文物、停車場、與工廠登記產品相關的體驗設施、安全防護等,通過的門檻不算高,但業者必須花一筆投資經費,且每三年申請複評;若業者沒主動提出,三年期限一到,便註銷資格。

觀光工廠的空間規畫,不外是展示、販售、DIY體驗、製程參觀等,兼具娛樂、學習,業者若想讓遊客看到部分生產線流程,就得要有工廠登記,要有製造加工事實。

王學謙談到,不少觀光工廠業者覺得提申請麻煩,或顧慮有不合規範情事,遂沒再提複評,但業者仍打著觀光工廠名號大力行銷,甚至在網站、路旁標誌牌等處寫著「某某觀光工廠」斗大名稱,縣府人員無奈的說:「觀光工廠並非專有名詞,難以規範,目前只能柔性勸說。」

雲林縣建設處表示,高峰時期曾有十家觀光工廠,目前縣內八家觀光工廠,產業類別包含醬油、魚產、油品及毛巾等,多元且豐富,經營現況都十分良好,外縣市遊客來觀光時不但可以參觀,還能把創意商品帶回家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