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高齡化和人口流失衝擊下,農業勞動力不足是全國性問題,其中遇到採果或茶葉採收期的季節性農業缺工最為嚴重,農委會與法務部協商,讓外役監收容人出馬救援,今年五月起試辦受刑人外派到農場工作。
目前五十六名受刑人協助務農,實施地點遍及全國,外役監屬於低度戒護的監獄,通常能到外役監的受刑人,多是在監沒有違規紀錄,有下農場耕作意願。桃園八德外役監是北部地區唯一的外役監,目前尚未接受農業缺工的申請,但工業申請已開始運作。
副典獄長陳錫樑指出,目前有十多組、共一百餘名收容人外派工廠或清潔公司作業,多半在有專人管理的生產線上或固定場所,白天由專車載往工廠或定點,傍晚下班後專車載回,都是「團進團出」。
依規定,要申請外役監收容人填補農業缺工,必須由農會或農委會提出申請,由外役監評估農務的作業環境,基本上會排除「工作區域」太過遼闊、可以任意遊走、死角多、難以監督的場域,在評估確認工作環境許可後,再由農會安排工作,而收容人參加農務,原則上仍採「團進團出」,便於雇主和獄方監督和管理。
農業耕新團 薪4萬吸引人力
另一方面,農委會成立「農業耕新團」,薪水最高破四萬元,吸引有心往農業發展的年輕人、退休人士等參與,消息一出,不少農家急著申請「人力」,未來可望將再招募更多農務士。
農委會推出「農業季節性缺工2.0措施」,全台七縣市招募「農業耕新團」十六團,透過農會甄選農務士拓增新勞動力,並由媒合到缺工農場,協助從事一般技術的農事工作,今年七月中旬實施,預計到明年五月。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指出,目前轄內共有銅鑼、三灣農務耕新團,需要協助的有芋頭、杭菊、茶樹、水稻等農作,其中高接梨、柑橘採收,要等到約十二月才有較多農務工作,每月基本上工二十二天,時薪一百三十三元,一天一千零六十四元,都可以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