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影響重大且為各方所關注的中共十九大圓滿閉幕。中國大陸對台儘管曾訴求「兩岸一家親」,但十九大依然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甚至警告「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也堅決反對台獨的底線。
蔡英文總統對此公開回應,呼籲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並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以人民為核心的兩岸往來交流,為三十年來兩岸關係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做了最佳的註解。蔡英文總統並重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也期待化解彼此僵化及衝突的局面。
兩岸發展至此,在大陸政經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兩岸差距不斷擴大的「新情勢」下,媒體解讀,光靠「不」是無法化解兩岸難題的,也認為兩岸關係無解,不會帶來「更好的台灣」。如意識型態繼續掛帥,或許在「台獨政治工作者」眼中,「更壞的兩岸」就是「更好的台灣」,此當非國人所樂見。
針對兩岸現況,有學者倡議「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理論,表示美中台的三角關係,是六十年來多層面互動,三方「維持現狀」,互不踩線的結果,且任何一方獨斷獨行,未必會增加單方利益;陸委會則呼籲,面對新階段、新時代,雙方必須要有新思惟、新作法,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美國則基於區域戰略考量,認為目前沒有改變對台政策的必要性,強調雙方要互給空間,坐下來談。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的兩岸關係表現,有百分之三十六滿意、百分之五十二不滿意。認為蔡政府現在兩岸關係表現,並未獲得多數台灣人滿意或支持;其結果顯示,不能只以「維持現狀」為兩岸政策基調,國安兩會應該要好好檢討反省。
綜上各方意見均有所本,如何有助於現狀之突破,即追求更美好未來才是重點。蔡總統主張兩岸僵局應該用中道、圓融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是很好思考點,但如何才符合中道、圓融之政治智慧?是一關鍵及重點所在。
吾人衡諸中道之運用,首須跳脫意識形態框架,盱衡及評估國內外客觀環境,認明真相,何者可為當為?何者不可為不當為?應以整體及全民最大利益為依歸。心中要無私無我,沒有主觀之意識形態,才合乎本體的中道其次,在構思決策或時,應該宏觀、前瞻、全方位布局,採開放的心胸、無私無我態度,尋求兩岸優質競爭與誠意合作,最後結果要能平衡、和諧,才合乎科學處理國政的中道。
最後,也要有能自利利他、悲智雙運、敬天愛人、仁民愛物的理念,本著同理心開展兩岸新局,才能圓融祥和,也才合乎傳統政治智慧的哲理中道。
現處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在此關鍵時刻,不宜故步自封或夜郎自大,要以整體蒼生為念,以兩岸和平為本,捨九二共識還有什麼好路可走?如想改以維持現狀的模糊字句取代,也要提出新的想法。如只是要比聰明機巧,只有兩岸繼續封閉,受苦受難也是所有人民。期能真正善用傳統政治智慧中道、圓融,擺脫歧見與衝突,讓國家人民邁向更美好未來。管見所言,期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