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孫立群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筆者在六月二十九日〈不談核能 只聊供電〉的文中提到,二○二五年非核家園已入法為既定政策,請政府誠實、清楚的告訴我們:「邁向非核家園的過程中,如何在合理的電價下,用什麼電源組合維持基載?」由於民進黨政府對非核家園的躁進,繼八月十五日傍晚全台無預警的大停電後,另一重大負面影響逐漸浮現而引起許多討論,那就是政府以大幅增加燃煤火力發電的方式,來填補貿然停止核電所造成的電力供給缺口,而此一燃煤火力發電的增加(二○二○年將達總發電量的百分之五十),是否加劇了空氣品質的加速惡化?尤其是全世界第二大火力發電廠,發電量五千八百二十四MW的台中火力發電廠所排放的汙染,對中部地區所造成的影響。
主要空氣汙染源包括固定汙染源(工廠、營建工程)、移動汙染源(交通運輸工具)、逸散汙源(露天燃燒、揮發性物質)以及境外傳輸(中國大陸輸入)等四大類。傳統的空氣汙染指標PSI,是由環保署在一九九三年制定實施,係依據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OX)、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臭氧(O3,一小時平均值)之監測值計算而成。該指標在二○一六年十二月增加納入臭氧每八小時的平均濃度,以及新生主要空氣汙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後,稱之為空氣品質指標AQI。其中特別受到大家關心的PM2.5,是指粒徑在二點五微米下之粒子。我國在二○一二年將PM2.5納入為法定空氣汙染物,WHO則在二○一三年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
二○一四年,台大流行病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因暴露PM2.5死亡的患者高達六千多位,且六成集中在中南部縣市。2016年,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與衛福部國健署合作研究,首次公布台灣慢性病危險因子排名,前四名分別為:高血糖、抽菸、高血壓以及PM2.5暴露。
最近引起相當多討論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內有十部汽力與四部汽渦輪機組,為中部地區單一最大汙染排放源,對台中市空氣汙染的貢獻,分別為PM10:百分之九;PM2.5:百分之十五;SOX:百分之六十四;NOX:百分之三十九;以及TSP(總懸浮微粒):百分之五 。政府為了解決台中地區空氣汙染問題,除了固定、移動汙染源的管制外,也將實施電力設施管制及電力設施汙染改善。在電力設施管制的部分,主要是以降載的方式來實施。亦即,台中十六個空品測站中,有六個紫爆,即降載。二○一五年十一月因空汙首度降載一千MW,相當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總發電量的百分之二十。問題是,台中火力發電廠為基載電廠,承擔中電北送的任務,降載勢必導致已經吃緊的供電情況更加惡化,絕非長久之計。
至於電力設施汙染改善的部分,則是計畫將燃煤機組更新為超超臨界鍋爐機組,理論上可以將效率提升近百分之十,汙染減少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但截至目前為止,台電僅有空汙改善計畫,並無明顯的汰換計畫。
政府躁進式的實施非核家園,在綠色能源及天然氣發電均未達到該有的發電占比前,貿然停用核一及核二中的兩座機組,而大幅增加燃煤火力發電的使用,棄環境品質與國民健康不顧。此種粗暴的民粹式「非核家園」,非核尚未達成,國民健康已確定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