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日前出訪南太平洋三友邦,一開始的名稱是「尋親之旅」,後因遭受質疑,遂而改為「永續南島,攜手共好」的合作行程。
蔡政府想用尋親之旅來定位這次的出訪行程,這些南太平洋三友邦,對我們來說是很陌生的,除了距離遙遠,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面貌,跟友邦民族是不一樣的型態,包含語言文字上的差異,就親的字義來看,有血統、婚姻、感情密切等,以國際關係來講,雙方只是名義上的朋友,並未達到親人的關係。
反觀中國大陸,我們雙方有相近的生活模式,也有婚姻上的來往,乃至於有共同的文化歷史脈絡,這些都是友邦們無法彰顯出來的生活型態,因此,要以尋親之旅來作為外訪的理由,是很不充分且不合理的,尚且還需留意當中的意識形態,更加顯露政府無心於兩岸關係,以及不重視台灣土地上,那些戰火倖存下來的大陸移民。
現在兩岸關係確實減少了許多來往的機會,這個變化的影響層面很大,舉凡經濟、教育、旅遊、探親等人民享有的權利,蔡政府沒有思考到更多層面的問題,一步錯而步步錯,用心用錯地方,帶來的是全民的責難。
筆者要深切地說,政治上我們是不一樣的政體,但是在文化血緣上,是有很深厚的情感連結,切勿用政治來分裂,而應當思考如何帶來真正的民生需求,也就是真誠的關心人民,政府才會醒覺自己不是主宰者,沒有人民就沒有政府。
而政府存在的理由就是要養民與安民,主體永遠都是老百姓,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如果連自己的人民都缺少仁愛關懷的話,即便出訪千里之外,也只是尋求虛名罷了,希望政府能重視民生百計,用心要用對地方。
潘秋丰(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