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曾在政大外交系就讀名武俠小說家金庸,昨天在政大開講,他對滿場聽講的政大學生自稱「大師兄」,他透露,當年在政大念書常睡在長凳上,引發他後來寫作神鵰俠侶時,設計出小龍女睡在繩索上的情節,現場笑聲不斷。
金庸此次來台時間不長,仍引發一股旋風,昨天是他來台唯一一場公開演講,他以「中國歷史的發展」為題目延伸至族群融合議題。金庸表示,過去談到中國歷史總以為黃河流域為發展中心,但他創作小說常以北方少數民族為題材,他認為,其實中國歷史的發源和外蒙古、西伯利亞等地方都有關連,中國要強大就必須要族群融合,不要區分外地人、內地人。
本名為查良鏞的金庸表示,筆名來自本名最後一個字「鏞」。金庸說,當年在政大念書用功,每天讀一本中文的資治通鑑,接著還要再讀英文文章,當時在重慶夏天,睡在長凳上打盹都不會掉下來,也引發他後來寫在神鵰俠侶中小龍女臥睡繩索的靈感。金庸也勉勵所有政大「小師弟、小師妹」要用功唸念書,不要輕言放棄。他說,自己若有什麼小成就,就是來自當年在政大念唸書時不放棄的精神。
金庸也暢談中國歷史,他說,由於中國最早的歷史記載為司馬遷著作的史記,為史前八百多年,曾一度導致外界以為中國歷史只有兩千八百年,但是他多年前回到故鄉浙江,看到當地出土的稻米栽種文物,推翻過去有人說稻米是由越南傳入中國的說法。他相信,中國歷史不只五千年,至少應該有六千年歷史。
金庸指出,漢朝和唐朝都是融合少數游牧民族才能強盛壯大,南方漢族人雖然打仗打不過北方游牧民族,但是強盛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卻能讓游牧民族歸化,他指出,現在大家可能都以為自己是漢人,但檢驗血液中的DNA,可能才會赫然發現原來自己是當時的「外國人」,因此中華民族要強大,日後統一就不應區分大陸人或內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