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首度在全台打造北中南肺阻塞風險評估「衛教山」。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肺阻塞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平均減少六至十年餘命,卻因「喘、咳、痰」等初期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加上篩檢評估方式複雜,使得多數民眾輕忽。
為此,醫界發展「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在全台北中南設置「衛教山」,讓民眾登階測健康。
肺阻塞是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致病因子包括長期吸菸、空氣汙染、職場危害暴露、感染、遺傳及老化等,其中又以抽菸為最大致病危險因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選擇台北市象山、高雄壽山鼓山、彰化大佛環山文學步道為「衛教山」,民眾爬山登階時可搭配量表自行評估風險。
該醫學會監事林慶雄說明,肺阻塞晨間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症狀,易與氣喘或感冒混淆而遭忽視,但肺功能惡化恐危及生命。
研究顯示,台灣肺阻塞患者首次住院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兩成。
「患者多半在四十歲後才逐漸出現症狀,往往被歸因於老化所致。」台灣四十歲以上成人中,每十人就有一人罹病,一九九四至二○○八年台灣的長期世代追蹤調查顯示,罹患肺阻塞會減少六至十年的平均餘命,但卻有超過七成患者不清楚嚴重性,甚至有部分民眾根本沒聽過肺阻塞。
為提升民眾病識感、提高覺察性,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首度發展「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若有「喘、咳、痰」或有吸菸,爬樓梯一分鐘只爬五十至八十階就感到喘,代表有低度肺阻塞風險;一分鐘爬三十至五十階就喘,則有中度風險;若一分鐘內爬零至三十階就氣喘吁吁,則有高度風險,宜盡早尋求醫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