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提出「讓年輕人打工度假」構想,但多數農民質疑:農業所缺的是「長期人力」,少年仔能來「玩多久」?而年輕人也問:到澳洲打工的時薪是台幣五、六百元,台灣能給多少?
最主要的癥結,還是如何讓農業有足夠且長期的人力,尤其是酪農業,全年都需在牧場工作,不是來做個幾天的玩票性質;同時,沒有農事的專業背景,來打工豈不是幫倒忙?再說,年輕人如果沒有不怕熱、肯吃苦的心理準備,又如何能勝任繁重而吃力的農耕事務?只是真要施行打工制,也非全然不可行,不過須有相關配套措施。
要解決農村缺工,有幾種管道,首先、揪集「大學農事團」,讓大學生利用課餘到農場打工兼體驗農務,這種農務打工系統,把農村周邊的大學當成人力資源庫,可暫時解決農村季節性缺工。
其次、在不開放農業移工情況下,能設法讓各地的中、高年齡而有農事經驗的失業者,可以成為農村的運用人力;最後、可仿效農事服務團的操作模式,先培訓有志從事農耕者,再媒合適合的人選上工,才能解決農業缺工。
劉錦得(彰化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