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流行病學指出,PM2.5與心血管、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相關,但最新研究發現,PM2.5恐導致血壓上升,增加孕婦妊娠糖尿病、生產風險。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昨日宣布擴大徵收細懸浮微粒、戴奧辛等粒狀物及重金屬空汙費,從2015年開始,也與衛福部國健署、國衛院合作,進行國內大氣細懸浮微粒PM2.5慢性病追蹤。初步分析有重大發現,PM2.5恐導致血壓上升,當孕婦暴露過量一氧化氮濃度,會增加妊娠糖尿病、生產風險,成為日後制定政策重要參考。
今日國衛院舉辦「空氣品質與健康」研討會,就空氣品質與國際先進國家學者交流,借鏡他國在地研究成果與環保衛生政策制定經驗。
國衛院研究發現,過往流行病學指出,PM2.5與心血管、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相關,近來衍伸其他毒性,動物實驗以健康大鼠暴露於懸浮微粒每立方公尺13微克的環境中3個月,出現局部心肌發炎、胰島素阻抗等;高血糖大鼠也陸續出現肺氣腫、心肌發炎和腎小球硬化等小血管變化,影響層面從過往認知的大血管,發展成小血管病變。
研究人員指出,動物實驗雖無法直接推論至人體,但研究設計PM2.5濃度為每立方公尺13微克暴露3個月,就會導致身體大小病變,雖然國際並無制定PM2.5濃度警戒值,但研究已對現行台灣PM2.5濃度年平均15微克標準提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