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獎公布,得主是邱水金,他是考古權威,並推動噶瑪族文化振興與正名,貢獻良多。圖/資料照片
【本報宜蘭訊】「噶瑪蘭獎」昨天公布,得主是考古與文史教育工作者邱水金,評審譽稱他是「師者典範」,經由他與團隊出土的宜蘭文物就超過兩百萬件,頒獎典禮選在本月十六日,即宜蘭紀念日舉行,邀請文化部長鄭麗君等與會。
噶瑪蘭獎在一九九一年由仰山文教基金會創設,表彰長期投注宜蘭本土教育、環境保護、醫療照護、藝術文化推廣者。今年噶瑪蘭獎經各界推薦,決議第十一屆噶瑪蘭獎得獎者為邱水金。
邱水金現年七十歲,基金會指出,邱水金長年投入教育工作,致力於鄉土文化、宜蘭北管、考古遺址、噶瑪蘭族文化研究與傳承工作,是宜蘭丸山遺址、大竹圍遺址、淇武蘭遺址、宜蘭農校遺址等大型考古發掘的核心人物。
基金會肯定他致力將人類學的專業知識在地化、普及化,先後促成了「後山噶瑪蘭人返鄉尋根」、「刺桐花開了」系列活動,以及「探溯淇武蘭」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宜蘭重視、保存和活用珍貴第一手鄉土資料的推手,經由他的團隊挖掘兩百多萬件宜蘭文物。
邱水金也是第五屆「宜蘭文化獎」的得主,四十六年前,他在台灣大學攻讀考古人類學系,曾在國中任教二十九年,協同主持或研究宜蘭丸山、大竹圍、淇武蘭、宜蘭農校等宜蘭四大遺址的發堀與整理工作,可說是宜蘭考古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