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的大型竹編裝置計畫「庇護所」即日起開放。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的大型竹編裝置計畫「庇護所」即日起開放。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藝術家王文志操刀的大型竹編裝置計畫「庇護所」,即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廣場對外開放。王文志以竹子為媒材,營造出一座獨特暫棲的空間,也作為都會叢林裡心靈的暫歇所。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舍從十一日起至明年年夏末,全面暫停開放,要進行空調修繕、展場改善,這也是北美館自一九八三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館性修繕工程,不過北美館廣場活動不間斷。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庇護所」計畫作為都會叢林裡心靈的暫歇所,不僅是北美館暫停開放期間的替代性展演平台,作品更呼應全球環境及移民議題,期盼作為流離的無家者身心的庇護空間。
王文志來自嘉義梅山,家鄉的竹林是他發想創作的重要養分,創作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帶著來自家鄉的竹與同鄉工匠,一起走訪世界搭建出帶有強烈土地連結的作品。
搭配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二○一七白晝之夜」,「庇護所」七日晚間王文志在現場陪伴民眾暢聊「庇護所」的小故事,細說計畫源起,接續由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帶來秋夜的樂章,點亮連假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