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潮流已帶動了「意見領袖」的興起,這些意見領袖有辦法靠病毒式內容增加追蹤人數和可見度,再藉由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推廣其他內容來賺錢。圖/網路
社群媒體潮流已帶動了「意見領袖」的興起,這些意見領袖有辦法靠病毒式內容增加追蹤人數和可見度,再藉由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推廣其他內容來賺錢。圖/網路
編譯/謝汶均
社群媒體潮流已帶動了「意見領袖」的興起,這些意見領袖有辦法靠病毒式內容增加追蹤人數和可見度,再藉由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推廣其他內容來賺錢。
財經媒體網站CNBC報導,影響力行銷公司Mediakix指出,相片分享平台Instagram的意見領袖市場規模已達10億美元,而且市場擴張速度完全沒有減緩跡象。Mediakix近期也預測,到了2019年,Instagram意見領袖市場規模將倍增。
Mediakix行銷長史傑瑞米(Jeremy Shih)說:「意見領袖市場成長最快的平台有Instagram、Instagram Stories、臉書和YouTube。」
加州藝術家奧琳德(Amanda Oleander)則是靠在直播平台Periscope上直播自己的繪畫過程而成為網路紅人,甚至因此賺進6位數的收入。奧琳德表示,透過直播能拉近觀眾與她的畫作的距離,觀眾也會因而更有意願購買她的畫作。
廣告公司sparks & honey文化策略業務副主席羅森布拉特(Anna Rosenblatt)指出,若要提升在社群媒體上的人氣,「直播的效用大,特別是對繪畫和遊戲等活動而言,因為這類活動讓民眾想要感覺他們就在你身旁」。相較之下,羅森布拉特認為Instagram則是微意見領袖的最佳平台,這些微意見領袖可能沒有上百萬位追蹤者,但追蹤人數仍高達上萬位。
也因為如此,隨著各品牌開始漸漸減少與社群媒體上的超級明星合作,微意見領袖市場也正逐漸興起。
近幾年來,一些意見領袖也可以花錢購買追蹤者,藉此提升他們在社群媒體平台上的吸引力,儘管他們擁有的追蹤人數不多,卻更接近目標群眾的用戶。羅森布拉特表示,微意見領袖和追蹤者的互動比較多,價格也比較便宜。平均來說,微意見領袖的1篇貼文收費僅不到500美元。
專家指出,最成功的微意見領袖會專攻藝術等小眾市場,而非把目標放在時尚這類範圍較廣的市場。行銷科技平台Crowdtap執行長布利頓(Matt Britton)說:「如果你想成為意見領袖,就必須在某個特定主題上加強互動,才能建立廣大、而且投入的追隨群眾。」
布利頓指出,若意見領袖想利用這個產業獲利,就必須簽署加入意見領袖社群,因為「品牌不會直接和個別意見領袖合作」。
史傑瑞米和Mediakix表示,意見領袖產業一定有分不同階層,在Instagram上有10萬位追蹤者或在YouTube上有至少30萬位追蹤者才會被視為明星級的意見領袖,這類意見領袖常常是協助品牌做第一波行銷的推手。史傑瑞米說:「意見領袖行銷公司和網路也會和品牌密切合作,為品牌的特定宣傳活動物色最合適的意見領袖。」
與此同時,社群媒體平台中比較小牌的意見領袖則可以利用行銷平台申請參加特定的宣傳活動,並從中找到有意合作的品牌。
羅森布拉特指出,更重要的是,一旦意見領袖和品牌談好合作關係,品牌仍得持續和這些意見領袖溝通品牌的核心價值,而意見領袖也要繼續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並讓一切程序透明化。如此一來,意見領袖的追蹤者才不會覺得被意見領袖出賣了。
羅森布拉特說:「可信度是關鍵……我們生長的世代對信任的重視,更甚於對真相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