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吉祥物要如何才能發揮衝經濟的綜效?學者認為應與在地文化連結,避免與其他城市「衝突」,而且一個城市不要有太多吉祥物,最好能整合。
樹德科技大學行銷管理系副教授黃慶源表示,把吉祥物當作建構城市品牌的概念時,最好與在地文化有強烈的聯結,並考量與其他城市有無「衝突」,例如日本熊本、高雄及台北世大運都以熊作為吉祥物,過於雷同,就易混淆。
高雄市目前各局處有不少吉祥物,黃慶源認為,若城市的主吉祥物如能與局處的次吉祥物有所連結,應會更好。
他說,像二○○八年北京奧運開發系列福娃兒,各自代表不同的運動主題。麥當勞也以「麥當勞叔叔」為主,再衍生出「神偷家族」;高市的吉祥物是熊,推廣農業或觀光等建設時,再衍生出「辛勤的熊」、「友善的熊」等附屬吉祥物,即可塑造一致的品牌精神。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侯尊堯說,純就學理來看,一個城市有太多吉祥物,與品牌操作概念是相違背的。
曾研究「奧運經濟」的侯尊堯表示,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四年各屆奧運使用的吉祥物,頂多充當象徵當地意象的伴手禮,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起,吉祥物的設計不只是具象的動物,設計更討喜,附加在許多文創品上,帶動可觀的商機。
他表示,台北世大運吉祥物「熊讚」,北市府或可考慮申請智慧財產權納為台北市資產,透過授權方式挹注在很多的文創品上,創造更多的商機及城市品牌的價值,或應用為政策代言人,而不是一次活動就消費後就消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