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暑期休會,歐洲政壇隨著秋風翩翩,也再度活絡起來。
英國方面,執政的保守黨和在野的工黨,都在暑假期間對脫歐基本路線做過內部激辯。財政大臣韓蒙德提出「脫歐過渡期」構想,表示當英國在二○一九年三月脫歐之後,英國仍應留在單一市場一段時間,並於此期間遵循過往規章,直到塵埃落定。
此言一出,保守黨內的硬脫歐派系極力反對,認為這是出賣脫歐民意,但工黨卻甚表嘉許,前外交部長大衛.米利班甚至公開支持,指出脫歐影響深遠,政治人物需有超黨派的胸襟攜手合作,才能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
工黨黨魁柯賓原對脫歐路線不置可否,一般認為他對歐盟不滿由來已久,比較傾向硬脫歐,然而工黨終於在八月底正式宣布的脫毆政策中,表明英國的脫歐過渡期應達二至四年,期間英國仍應留在單一市場與關稅聯盟,繳交歐盟預算,接受人口自由流動,並遵循歐洲法庭對貿易與經濟議題的各項裁決。
至於過渡期結束後,英國在單一市場的去留問題,工黨更表示應有協商空間,端視歐盟屆時是否也能做出相應改變,明白確立了工黨的軟脫歐立場。
工黨在脫歐政策上的表態,無疑對分裂的保守黨產生重大打擊,對於傾向留歐的選民,也將發揮強烈吸引力,正當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與歐盟的討論陷入膠著之際,入秋後的英國國會必有好戲登場。
德國方面,六十一歲的舒爾茲今年初從歐洲議會總理卸職,擔任中間偏左黨派社會民主黨(SPD)黨主席,瞬時間讓SPD聲勢大振,媒體並一度認為舒爾茲具有挑戰總理梅克爾的實力。
不過到目前為止,SPD的民調支持率只達百分之二十二,比梅克爾所代表的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黨(CDU)落後十七個百分點,在許多懸而未決的選民當中, 民調顯示他們願意投給SPD的可能性仍不容忽略。
舒爾茲所面臨最大的困境,在於雖有很高比例的選民自認支持中間偏左路線,但他們對現況相當滿足,缺乏改變意願,而且在他們心目中,梅克爾才是最符合中間偏左理想的人選,也所以九月即將舉行的德國總理大選,儘管不到最後一刻,難以蓋棺論定,但一般咸認梅克爾四連任的機率非常高。
法國方面,今年五月剛以百分之六十六點一得票率贏得總統選舉的馬克宏,七、八月間的民調支持率卻一路下滑,目前有百分之五十七的民眾表示對他不滿。
馬克宏的選舉政見之一,便是要運用總統行政權改革勞動法,以「命令」的方式調整現行政策,讓雇主有更多彈性聘用或解雇員工,他說他的目的是要讓法國勞動政策跟上二十一世紀,克服大規模失業,不是要降低一、兩個百分點的失業率而已,而是要深度改變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
因為馬克宏所創黨派「共和前進!」(LREM!)已在國民議會拿下多數席次,因此改革的阻力不會來自國會,卻將來自工會與街頭抗議,倘使政府發布的命令細節不如人意,九月便將有一系列示威遊行。
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包括席拉克與歐蘭德在內的歷屆法國總統,都曾嘗試過改革勞動法,例如調整退休金制度,或者改變部分法規等,但都因大規模的罷工造成社會癱瘓,導致政府改弦易轍。
馬克宏將如何因應工會團體的挑戰,以個人聲望做為改革的賭注?具有指標性的勞動法改革,無疑將是對馬克宏政治智慧的嚴厲考驗。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