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基隆訊】位於基隆港東北方約四十公里的無人島棉花嶼、花瓶嶼保留大量自然資源,是基隆唯一野生動物保護區;隨秋天腳步接近,六十多隻保育類「白眉燕鷗」出現在棉花嶼,是近四年觀察到數量最多的紀錄。
棉花嶼、花瓶嶼隸屬基隆市中正區,都是火山島,受海浪侵蝕,東側有高聳屏風岩,上方成群白腹鰹鳥棲息,排泄物染白岩壁,蔚為奇觀。兩座島曾受軍事管制,未被開發,保留野生動植物資源,是春、秋季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說,早期棉花嶼、花瓶嶼上曾觀察到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白眉燕鷗、玄燕鷗繁殖,一九九六年農委會以這兩種海鳥為目的物種,公告兩座島嶼為野生動物保育區。
鳥會八月出海調查發現,白眉燕鷗多棲息在棉花嶼峭壁岩洞、平台,還會成群繞著島嶼翱翔、抓魚,經統計約有六十多隻。
沈錦豐指出,白眉燕鷗捕食小魚、甲殼類,分布於東印度洋、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台灣是緯度較高的分布區,在台灣屬夏候鳥,每年六至九月北飛至澎湖貓嶼,其周邊南方四島也有紀錄。
沈錦豐說,白眉燕鷗少數會過境棉花嶼、花瓶嶼,夏末秋初時幼鳥就會跟著南飛度冬,但近年鳥會在棉花嶼很少看見幼鳥,研判未在島上繁殖,但仍有啄食小魚示愛或咬巢材等零星求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