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夏季氣候炎熱,紫外線指數飆升,民眾對於肌膚保養需求大幅提高,市面上化粧品推陳出新,廣告滿天飛,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凡是遇到化粧品廣告內容太神奇、太吸引人的,務必遵守「停看聽」三原則:冷靜思考是否確實需要及對健康是否有益、閱讀包裝標示上之相關資訊、請教醫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之建議,方可保障自身權益,避免瘦了荷包又傷身。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日召開記者會,現場播放違規廣告影音檔,為大家一一破解廣告迷思。
據食藥署統計,去年至今年六月,共裁處一萬一千一百二十件違規廣告,罰鍰金額高達一億一千一百九十五萬元。
食藥署昨日公布彙整違規廣告的五大迷思,包括「活化DNA,再生修護」、「能除痘除痘疤」、「與醫美有相同效果」、「食用食品可美白」、「食用食品化妝品可立即見效」等,呼籲民眾睜大眼睛,千萬別相信。
針對「活化DNA,再生修護」,食藥署企畫及科技管理組組長戴雪詠說,化粧品是用來潤澤髮膚、刺激嗅覺、掩飾體臭、修飾容貌等功能,並不具有修護DNA等神效;「能去除痘除痘疤」,含藥化粧品雖具有預防面皰的功能,但對於已生成的痘痘,並無法立即去除;「與醫美有相同效果」,醫學美容屬於醫療行為,多數具有侵入性,化粧品當然無法達到一樣的效果。
戴雪詠說,還有標榜「食用食品可美白」,如維生素E、B1、B2及菸鹼素等營養素,雖有維持皮膚健康的功能,但卻不見得能達到「美白」的功效;「食用食品化妝品可立即見效」,殊不知人體調節生理機能、維持生理健康,都需要靠自己長期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宣稱「立即見效」,顯然誇大不實。請消費者務必睜大眼睛,才不會白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