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意如返鄉跟母親學炊碗粿,強調每天手作絕不添加粉。圖/卜敏正
素食菜脯碗粿,可以吃到最單純的米香。
【本報台中訊】大學就讀休閒產業畢業,原在餐酒館當店長的呂意如,因不捨母親工作辛苦、找不到幫手,決定返鄉跟媽媽學做碗粿,以成本更高的秈二十六號在來米,製作口感更細嫩Q彈的碗粿、黑糖粿,成為當地最受歡迎早餐小吃。
二十八歲的呂意如,去年底回嘉義「度假」後母親送她搭車,抱怨現在沒人手、工作辛苦、很想退休,她才發現母親頭上多了許多白髮,回台中後就遞了辭呈,今年初返鄉跟母親學炊碗粿。
「我以前覺得炊碗粿很土、有些丟臉!」呂意如直言,直到返鄉跟母親學炊粿,才發現這項傳統美食也有許多「眉角」,若無法掌握訣竅絕對無法做出Q彈好吃的碗粿。
她說,像媽媽製作碗粿的米必採用秈二十六號,也要掌握糊化過程及沖熱水平衡點,這些都是近二十年母親每天辛苦手作付出;呂意如說,曾有人鼓勵她做網路宅配,但母親認為宅配冷凍可能另須加粉,這違反純米碗粿作法因此作罷, 所以要吃碗粿真的只能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