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樹葉還有蒸騰作用,也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圖為阿里山風景區林木。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城市中的樹木可降低空氣汙染、吸收碳,還可在熱浪來襲時保護居民,每年為全球許多超大都市省下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五十二億元)以上的健康照顧、能源成本及環保費用。
紐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說,預估二○三○年時,全球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居住在人口超過一千萬人的大城市中,屆時城市森林可使空間更健康,也更宜人。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紐約州大環境科學及林業學院教授安德倫尼說,都市綠化區非常重要,樹木是我們高品質生活的基礎,對於生物多樣性及民眾福祉而言,皆有無可估量的重要性。
研究中說,城市樹木可減少市區比鄰近鄉村地區溫度高的「熱島效應」,城市異常溫度上升主因來自於大樓和柏油對太陽光的蓄熱、城市內部林立的大樓中的空調設備排出的熱空氣、樹木減少所產生的城市圓頂效應等。由於氣溫高,所以會出現突然的降雨。近幾年,大樓不斷向高空發展,河流沿岸被建築物覆蓋,都遮擋著風的流動,加劇了城市內部的高溫化。受熱島效應襲擊的城市,空汙及水汙染會變嚴重,汗流浹背的勞工則生產力較低。
樹葉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溫度勢必會上升。樹木將二氧化碳吸收,氣溫自然就下降;另外樹葉還有蒸騰作用。樹木體內的水分子不停地跑出來,根據物理上學的蒸發吸熱原理,也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樹葉則能遮擋光熱,還能吸收噪音。
研究還指出,隨著全球各地高溫日益普遍,在熱浪來襲時,樹木可使建築物降溫,減少冷氣及電扇的空調成本。
這項以北京、莫斯科及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全球十個超大都市為焦點的研究發現,如果在人行道、廣場及停車場廣植樹木,好處可能加倍。但研究人員說,目前自然保育工作多半青睞面積較大、較偏遠區域,都市保育則受到忽視。
目前全球四十個超大都市住了七億人,安德倫尼說:「如果我們把努力重點放在城市之外,樹木的最大好處就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