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計算捕到麻雀的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
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碰」即「←」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鶻」諧音,而「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
那麼為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因此「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