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原來你們家也有『長舌婦』呀?我們家的開得不錯,正想送你一盆呢。」大家循著戴婆婆手指的方向一看,差點沒昏倒。「什麼長舌婦,那是龍吐珠啦!」圖/趙華
「哎喲,原來你們家也有『長舌婦』呀?我們家的開得不錯,正想送你一盆呢。」大家循著戴婆婆手指的方向一看,差點沒昏倒。「什麼長舌婦,那是龍吐珠啦!」圖/趙華
文/趙華
「哎喲,原來你們家也有『長舌婦』呀?我們家的開得不錯,正想送你一盆呢。」大家循著戴婆婆手指的方向一看,差點沒昏倒。「什麼長舌婦,那是龍吐珠啦!」
各位看倌,仔細看看這紅白雙色的小花,可以發現中間紅色的部分具有雄蕊、雌蕊跟五裂的花瓣,那是它真正的花,白色的部分則是它的萼片,還沒開的花苞,渾圓鮮紅有如龍珠,從膨大的乳白色萼片中鑽出來,看起來就像玉龍吐出龍珠,再加上花開後伸出的長長花蕊,像極了龍噴出的火燄,因此得了個這麼吉祥的名字。
它來自熱帶西非,分布在喀麥隆到塞內加爾一帶,這些非洲國家跟我們之間的距離,似乎真的很遙遠,好像只有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才會想起他們,非洲雄獅喀麥隆跟塞內加爾都曾經打敗眾多好手,踢進八強呢!不過,這些厲害足球員的老鄉—龍吐珠,倒是常伴我們身邊,在左鄰右舍的院子中,經常可以看見它。
龍吐珠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造型奇特的它被命名為bleeding heart vine,或是 bleeding glory-bower,也有人因為它膨起的萼片稱它為bag flower。既然是來自熱帶的植物,當然喜歡溫暖的天氣,龍吐珠很怕冷,當寒流來的時候,我們冷得流鼻涕,而龍吐珠則會掉葉子,上次的霸王級寒流,冷到讓院子裡的龍吐珠光禿禿一片,一片葉子也沒有。
它有著十字對生的深綠色葉片,葉面凹凹凸凸的,在葉脈處凹陷下去,並在葉背隆起,觸感很特別,深色葉片襯著紅白相間的花朵,非常顯眼,在紅色小花謝了之後,白色萼片會繼續留在枝上,漸漸由白轉為粉紅,再變成紫色,最後枯萎成了褐色。
萼片之所以不馬上掉落是為了保護果實發育,可是為什麼我們很少看見它的果實跟種子呢?原來,龍吐珠也有防止自花授粉的機制,通常我們可以看見它吐出五根花蕊,四根長長的、揚得高高的是雄蕊,雌蕊比較短,並且垂著頭,當雄蕊上面的花粉散光後,會蜷縮起來,這時候,就換雌蕊抬起頭來了。儘管這樣也許不容易結籽,卻是植物維持基因多樣性的好方法。
龍吐珠的花期很長,幾乎整年都會開花,看它老是把長長的花蕊伸在外面,人們賦予它的其中一個花語就是「能言善道」,也難怪戴婆婆把它叫做「長舌婦」,只是不知道,這「能言善道的長舌婦」在院子一角熱烈討論著什麼,說的又是哪家的小八卦呢?可別把我的祕密告訴經過的蝴蝶跟白頭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