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移動支付 從發明紙幣到無現金生活 文╱記者任沁沁、陳楊園 |2017.08.19 語音朗讀 23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位於北京中軸線上鼓樓大街附近的新民菜市場,每天熙熙嚷嚷,來買菜的不少是家裡留守的長輩。令人驚訝的是,很多老年人最近也開始使用手機移動支付。圖╱新華社 乘客在重慶市北碚區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支付公車費。圖╱新華社 今年29歲的德國人湯瑪斯(右一),10年前到上海當交換生,結識一位上海女孩,成了中國女婿,圖為他體驗了不帶現金在上海生活的經歷。圖╱新華社 文╱記者任沁沁、陳楊園 位於北京中軸線上鼓樓大街附近的新民菜市場,每天熙熙嚷嚷,來買菜的不少是家裡留守的長輩。令人驚訝的是,很多老年人最近也開始使用手機移動支付。 「打開手機對著二維條碼(QR Code)掃一掃,就能付款了,以前想都不敢想。」一九五九年出生的一位先生說,現在出門都不用帶現金了。 艾瑞諮詢最新發布的統計顯示,中國大陸第三方手機支付的商品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二百,達到人民幣三十八萬億元(約五點六萬億美元)。 全球研究項目數字化時代生活研究最新數據顯示,大陸是全球第一大移動支付市場。大陸互聯消費者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每周都使用移動支付,而過去曾使用過移動支付的互聯消費者人數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七。 中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北宋時期出現了紙幣「交子」,一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宋朝的中國人開始用桑樹皮和葉子,製作紙幣並流通使用,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如今,移動支付的飆升和蔓延,讓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停止使用紙幣的國家,率先進入「無現金社會」。 二維條碼深入生活 購買各類生活用品,支付水、電、燃氣費、電話費加值,乃至醫院掛號、辦理各種業務,如今一機在手,就可以解決。 「移動支付」以井噴之勢席捲中國,滲透在大陸老百姓日常生活裡,吃喝玩樂無所不能。「拿出手機掃一掃」,成為大街小巷最常見的消費風景。 中國傳媒大學大三學生向甜甜有半年沒有用過現金了,她的零錢包裡只有一張校園卡和交通卡。學校附近的水果攤、小吃攤和商店都有二維條碼支付的牌子,只要帶著手機都能解決。 連開學的時候學校賣教材的出版商都帶了二維條碼的列印紙。「現在大家繳費時真的很難湊出現金了。」向甜甜感慨,移動支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日常消費領域。 不僅在一線大城市,移動支付的方式已經深入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在三線城市衢州生活的家庭主婦毛水珍,如果有天出門沒帶手機,基本就「啥也做不了了」。 家裡每個月的淘寶支出占總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水果都在網上購買。菜市場、商場、便利店都能用掃碼支付。「感覺移動支付現在慢慢變成了主流,大家平時轉賬都喜歡用紅包的方式,連學校家長會繳費都是用微信收的錢。」 毛水珍說。 天津一個農貿市場擺攤的五十七歲薛阿姨,最近特地把老年手機換成智慧型手機,學會了在手機上查看支付寶微信帳單和餘額之類的功能。她意識到如果不這樣可能會失去百分之七十的年輕顧客。 除了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也可以用於進行線上投資理財互聯網金融交易。 中國大陸領先全球 這場革命,不僅讓大陸率先成為移動支付的典範,也開始影響世界。大陸移動支付企業無現金服務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它們走出國門,布局海外,成為全球的領跑者。 今年七月初,騰訊就與德國支付公司Wirecard合作在歐洲推出了微信支付。 七月二十四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宣布與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旗下的Touch'n Go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組建一家合資公司,為當地用戶提供電子錢包解決方案和其他相關金融服務。 在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支付寶已接入了十二萬多家海外線下商戶,支持十八種外幣結算。而微信支付已登陸十多個國家及地區,覆蓋超過十三萬家境外商戶,支持十多種外幣直接結算。 為大陸遊客海外消費提供便利的同時,大陸移動支付也使普惠金融惠及多國民眾,促進一些國家和地區無現金支付的發展。 聯合國的「現金聯盟」組織今年四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移動支付在二○一五年占零售支付總額的百分之八,預計二○二○年將達到百分之十二。該報告預計,到二○二○年零售支付的現金百分比將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二○一○年為百分之六十一。 全球眾多國家開始力推無現金社會,現金在交易支付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歐洲首個發行紙幣的國家瑞典的「無現金化」發展迅速,有教堂甚至表示主要接受App捐贈;二○一六年十一月,瑞典央行稱考慮在兩年內作出是否發行「電子克朗」的決定,並對禁止流通實物現金進行評估。 丹麥和摩納哥跟進「無現金化」,丹麥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動議,允許零售商拒絕現金支付,僅接受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支付;六月,摩納哥正式宣布:舉國接入支付寶。 改變與成長 積極避免安全弊端 「無現金」的「二維條碼革命」,已經無縫連接在億萬中國人的生活裡,改變著人們曾經「落袋為安,眼見為實」的實物貨幣信仰。 何以做到?首先是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和4G手機用戶的增加。 支付號和微信支付用戶是中國移動支付兩大巨頭。據企鵝智酷公布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二○一六年十二月,微信全球共計八點八九億月活用戶。餘額寶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二○一七年一月初,餘額寶用戶數超過三億,其中農村用戶超過一億。 以移動支付為平台,資金供需雙方、借貸雙方不用到銀行或交易所的櫃台辦理業務,而只要透過相應移動平台軟體即可解決用戶需求,方便、快捷、高效、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電子數據庫儲藏和搜索技術,用戶個人資訊和信用體系得到完善,也給小微企業帶來極大便利,如阿里小貸等,無需擔保即可提供純信用貸款;突破傳統金融業盲區,用戶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通過手機完成融資、消費等各種業務。 對於商家來說,移動支付刺激了消費,是重大利多。手機掃碼讓消費變得更「沒有感覺」,消退了中國人過去對交易和消費的儀式需求,商家想讓消費者從手機裡花掉一百元,比從腰包裡掏出一百塊現金容易得多。 不過,與現金時代相比,無現金時代的消費數據不再僅僅掌握在交易雙方手中,中間存在了第三方,甚至更多主體。一次交易的背後,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商家的交易數額等數據,都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 這一方面為企業獲得更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潛力;另一方面,這也是對中國金融體系、公眾消費理念和大數據倫理的全面挑戰。 專家指出,對於移動支付在安全性方面的弊端,需要積極避免,加強交易終端和支付過程中的安全機制,建設統一的信用制度,運用強而有力的監管措施來降低移動支付所產生的潛在財務風險勢在必行。 無論如何,移動支付作為改變中國人消費習慣和方式的強大推動力,必然成為大陸經濟發展進程中一個消費領域的里程碑式革命。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無人商店 迎接新零售時代 下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善璉湖筆小鎮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大陸社會觀察 共享停車 解決一車難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