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德國親近大自然後,懂得了更多動物之間的愛。
大學畢業到台北工作前都住在鄉下,常看到農夫牽著牛去耕田,我注意到農夫永遠走在牛後面或旁邊,而不是像電影裡的牛仔牽馬時走在馬的前面 。
後來有機會問了鄰居農夫,他說:人走前面感覺是在用力拉牛,牛繩拉扯得太緊,牛鼻會痛,痛了就耍所謂的「牛脾氣」,就不願繼續走了;牛也有靈性和感受的,你對牠好,牠懂得,所以,我們走在牛旁邊,就可以隨時拍拍牠、鼓勵牠,讓牠覺得被愛、被疼,牠會更努力報答你。
曾經在我住的Staufen小鎮看過附近農場的羊群,要遠足到附近的另一塊草皮「放羊吃草」,女主人領隊,一隻黑狗兄當班長維持秩序,只見牠一會兒走在前面帶隊,一會兒又殿後照顧,後方有車子來了,牠又趕緊繞到左邊保護這支隊伍。
好有責任感的靈性狗兒,問了女主人才知道,她有教過狗狗,而且平時也讓牠們生活在一起,所以,彼此就像一家人相親相愛。
看過一個法國農場的紀錄短片,農場主人教導三隻牧羊犬幾個指令,如:前領、後趕、靠左、靠右的口令(可用哨子或任何狗兒熟悉的聲音),來幫忙管理幾百隻羊群的放牧,方便又有效率。
懂了,所謂萬物皆有情,不同國的動物也懂得互相友愛,真是感動這有情世界。
對親子教育很有經驗的朋友也說:對孩子也要這樣,有時走在孩子的後面,讓他們覺得可以自主做自己,孩子會更喜歡媽媽,才會聽媽媽的話,才是最聰明的媽媽呀!
科技一直在進步,無人機(車)都已經上路,無人超商、機器人櫃或賣咖啡等,也都替代了真人的服務,以後是否也會用機器人取代狗兒幫忙農夫放牧呢?那麼,這幅景象就可能永不復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