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短期出家 日本新休假風

觀訊 |2007.05.15
49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拜網際網路之賜,日本開設的提供全國「寺院旅館」資訊網站,不僅有不少旅行社相繼組團,旅館的合理價格,使眾多年輕女性踴躍報名參加,掀起「到寺院休假」的風氣。

東京近郊著名的正覺寺,最近在寺中新開設三十間房,主要用於接待外國旅客,讓他們體驗兩天一夜的「禪修遊」。僧人以一口流利英語,對前來學習禪道的外國人,給予修行指導,寺院並提供早、晚兩餐,每人付費約六千五百日幣(台幣二千五百元內);活動還包括學習經文,和僧侶一起「出坡作務」,揮動自製大掃把掃除庭院等。這種短暫性比擬出家生活的「短期出家」方式,完全在「寺院旅館」進行。

所謂「寺院旅館」,就是獲得深刻的佛法,和別具一格樂趣之處。旅客安住在清靜寺院,遠離鬧市的喧囂、塵世的繁雜、工作的重壓及緊張的生活,一邊享受幽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一邊重新審視人生;古剎若加上有悠久歷史,或擁有具文化意蘊的庭園,魅力指數更是增添。除了寧靜的環境,能使來人進入天人合一般的和諧心境外,享用寺院的齋飯,也是一種獨特享受。

日本從奈良時代(七一○至七八四年)起,開始有免費讓人投宿的「布施屋」,當時交通工具和交通網都不發達,露宿旅行常有生命危險,因此僧侶們建造了布施屋,方便行旅掛單,高僧行基法師甚至還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修築道路、橋梁等,又在畿內開設數家布施屋,直到律令制度確立後,建設了通往京城的道路和驛站,才停止興建布施屋。

平安時代(七九四至一一九一年),盛行前往皇族和貴族的信仰地參拜旅行,善信住宿在莊園(貴族、寺社、豪族的私有地)或寺院;開放給信徒和參拜者住宿的寺院設施,就被稱為「宿坊」,至今仍然沿用。

早期日本寺院也有為前往修行的僧侶,準備簡單的寮房,從江戶時代起,漸漸對前來參拜的武士、商人及藝匠也開放寮房,而今演變成人人可借宿的公共小型旅社。

一千兩百多年前,弘法大師在和歌山縣創立多座寺宇,如今都成為一流的「寺院旅館」。有些以享受溫泉浴為特色寺院由僧人安排,還可體驗「經行」等修行法,或是近距離瞻仰寺院珍藏文物,並在大型庭園內流連忘返,品嘗著名素食,從中體驗出塵的宗教氣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