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拜網際網路之賜,日本開設的提供全國「寺院旅館」資訊網站,不僅有不少旅行社相繼組團,旅館的合理價格,使眾多年輕女性踴躍報名參加,掀起「到寺院休假」的風氣。
東京近郊著名的正覺寺,最近在寺中新開設三十間房,主要用於接待外國旅客,讓他們體驗兩天一夜的「禪修遊」。僧人以一口流利英語,對前來學習禪道的外國人,給予修行指導,寺院並提供早、晚兩餐,每人付費約六千五百日幣(台幣二千五百元內);活動還包括學習經文,和僧侶一起「出坡作務」,揮動自製大掃把掃除庭院等。這種短暫性比擬出家生活的「短期出家」方式,完全在「寺院旅館」進行。
所謂「寺院旅館」,就是獲得深刻的佛法,和別具一格樂趣之處。旅客安住在清靜寺院,遠離鬧市的喧囂、塵世的繁雜、工作的重壓及緊張的生活,一邊享受幽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一邊重新審視人生;古剎若加上有悠久歷史,或擁有具文化意蘊的庭園,魅力指數更是增添。除了寧靜的環境,能使來人進入天人合一般的和諧心境外,享用寺院的齋飯,也是一種獨特享受。
日本從奈良時代(七一○至七八四年)起,開始有免費讓人投宿的「布施屋」,當時交通工具和交通網都不發達,露宿旅行常有生命危險,因此僧侶們建造了布施屋,方便行旅掛單,高僧行基法師甚至還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修築道路、橋梁等,又在畿內開設數家布施屋,直到律令制度確立後,建設了通往京城的道路和驛站,才停止興建布施屋。
平安時代(七九四至一一九一年),盛行前往皇族和貴族的信仰地參拜旅行,善信住宿在莊園(貴族、寺社、豪族的私有地)或寺院;開放給信徒和參拜者住宿的寺院設施,就被稱為「宿坊」,至今仍然沿用。
早期日本寺院也有為前往修行的僧侶,準備簡單的寮房,從江戶時代起,漸漸對前來參拜的武士、商人及藝匠也開放寮房,而今演變成人人可借宿的公共小型旅社。
一千兩百多年前,弘法大師在和歌山縣創立多座寺宇,如今都成為一流的「寺院旅館」。有些以享受溫泉浴為特色寺院由僧人安排,還可體驗「經行」等修行法,或是近距離瞻仰寺院珍藏文物,並在大型庭園內流連忘返,品嘗著名素食,從中體驗出塵的宗教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