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空拍觀測,金門新塘垃圾場與美麗的料羅灣近在咫尺。圖/陳向鑫提供
縣議員陳滄江也主張把垃圾交給大陸代燒,就近處理較合理。
圖╱陳滄江辦公室提供
【本報金門訊】金門垃圾危機延燒,高雄市是否願意持續代燒垃圾仍有變數;金門縣政府曾以「何必捨近求遠」為考量,與大陸談過代燒金門垃圾,綠營議員也希望大陸協助。不過,緊縮的兩岸關係恐成最大關卡。
金門縣長陳福海曾帶隊跟大陸洽談代燒垃圾,但卡在《巴塞爾公約》,不得將廢棄物輸出境外,縣府也覺得很困擾。不過,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說,代燒垃圾可以先從大陸海漂垃圾做起。
吳成典說,金門每年打撈及清理約五百噸大陸海漂物,最近縣府曾就海漂物返回大陸一事派員跟陸方協商;金門離大陸近,運費便宜,大陸的焚化爐都很大,且陸方態度都沒反對,反倒是台灣的法令與手續比較繁瑣。
吳成典表示,長久之計金門應該蓋焚化爐,或到東碇蓋焚化爐,對金門的環境影響能降到最低;中央要正視這個問題,甚至授權給地方政府,看是蓋焚化爐或請大陸協助,解決民生問題。
據指出,高雄市跨海代燒金門垃圾約七年,但近期因垃圾底渣問題喬不攏;高雄市今年六月起,停收金門垃圾。金門新塘垃圾掩埋場日前堆置上千噸垃圾,甚至發生沼氣自燃,縣府緊急求援,有三縣市願伸援手,但只能代燒至十月。
另外,金門縣政府七月底,透過縣議員陳滄江、立委李昆澤等人與高雄市府達成三點協議:一、有焚化爐的縣市先解決垃圾危機,於十月底前暫時代燒金門垃圾;二、金門縣環保局務必於十月底以前完成高雄市政府要求的回運焚化爐底渣發包作業;三、環保署協調高雄市政府在金門縣環保局完成回運底渣。
不過,金門縣政府前二次底渣發包,都沒廠商投標,此次底渣發包已經上網公告,希望八月底前完成決標。在時限和技術、經濟效益壓力下,金門垃圾危機仍有極大變數。
陳滄江表示,如能順利把底渣處理掉,最好還是請高雄市政府繼續協助代燒垃圾,但經過這次垃圾危機,他覺得大陸代燒的時機成熟。垃圾是民生問題,不應扯上政治與藍綠,可以用正面角度來思考。若大陸願意代燒,為何要捨近求遠,把垃圾海運至三百公里遠的高雄焚化廠?
陳滄江說,他去年十二月曾在議會提案,建請縣府和中央研議海漂垃圾運往大陸焚化,但環保署回應,現階段兩岸機制還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