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人口超過七萬,四十多歲張姓女子洗腎時間長達八年,二年前因長期洗腎出現高血磷症,血液中含磷過高,起初沒有特別病徵,一陣子後出現皮膚發癢、骨頭痠痛等症狀,後來還出現心律不整,直接刺激副甲狀腺的分泌,導致「次發性副甲狀腺高能症」,醫生診斷必須割除副甲狀腺。
大甲李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采峯表示,洗腎表示腎臟已經受損,平時經由食物吃進體內的磷無法透過腎臟有效排出,藉由洗腎也只能排出部分磷離子,造成血液中磷離子濃度上升,形成高血磷症狀,高血磷症雖沒有明顯表徵,但會使心血管鈣化、心律不整、心肌病變、容易骨折,進而增加死亡率。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在洗腎同時,必須服用降磷劑及鈣片或鋁片。
另外,陳采峯也提醒,洗腎時間基本上要洗足四小時,洗腎後段的一至半小時,是清除中大分子的重要關鍵,若清除不乾淨,長期將導致「乙型微小球蛋白」堆積在關節處,而產生「腕隧道症候群」及脊椎與肩關節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