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陳復教授〈秉持書院精神、發揚中華文化〉一文,文中論及書院是一所「心靈學校」,著重人格發展,探索人的生命歷程與內涵;強調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重要性,不應懷抱利益而擱置道義。個人頗受啟發,心同感受。
回想這四年在佛光大學學務工作生涯,能夠在既有良好基礎嫁接傳統書院教育的現代實踐,在傳統中創新,融合中華儒家、佛教義理、世界文明及普世價值,建立佛大校園成為生活與學習共同體,深化傳統書院現代實踐精神,實有利於培育智德合一、術德兼具、經世致用的有為現代學子。
佛大的學習環境,符合書院「優雅從容」學習情境型態,同時也是一所極具有核心價值的現代學府,秉持校訓「義正道慈」辦學理念。
全人教育三三三核心價值與校園環境型塑,應是融合儒學、佛學與西方核心價值,例如在儒學的理念,博學篤行、經世致用、居仁由義、恭踐力行、克己復禮等等傳統價值。
在西方核心價值上,包括追求真理、公平正義、誠實信用、負責盡責、行善關懷、自主自律、尊重生命等等。
在佛學上,更應結合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之辦學理念與其所揭櫫之核心價值,包括結合「三好運動」及「四給精神」等等。
這種核心價值的建構,有助於建立以價值為本的學務工作典範。
佛大稟持「人文精神」與「書院精神」的立校精神,以「傳統書院精神的現代實踐」作為辦學理念及核心價值。強調教育不僅僅只是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而已,更應結合密集的師生互動與生活體驗來實現,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理念,學習過程中強化社會責任。
學生在課堂之外的潛在學習或非正式學習一樣重要,具書院教育意義與精神的學生輔導工作,即強調經世致用及社會實踐精神,透過品德教育、服務教育與生命教育,達到「智德合一」全人格的薰陶與養成。
佛大強調三生教育(生命、生活、生涯)、三品教育(品德、品質、品味)及三好教育(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透過雙導師輔導與同儕團體共學方式,全面地輔導學生提升自覺感,進行自我管理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強化學習成效;提升獨立自主精神,培養具備書院人格特質之好樣佛大人。
佛大雙導師制度運作,已經成為架構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支柱,班級導師職責與角色,強調加強對新生聯繫與輔導、高關懷學生介入與追蹤輔導、生活適應、班級經營、師生晤談及缺課輔導。
至於學術家族導師則重視生涯規畫、職涯探索;學習輔導、業界實務合作學習、論文及專題指導、展演指導、帶領參與學術研討會及論壇座談會、召開讀書會及師生晤談。
兩者的輔導角色,有分工有合作,共同關懷學生的生活、心理、學習生活。當學生畢業就業後,學術導師即成為終身導師,建立日常生活關懷聯絡管道,協助校友開展生涯與職涯未來。
個人淺見具備書院精神的導師輔導特色,即是每一個老師職責與角色,應既是人師也是經師,其雙重身分缺一不可,如此方可為書院明師。
我們辦佛大書院教育,規畫整合書院導師、書院學生會之資源投入、制度建立及輔導機制,強化書院生品格力、軟實力及自主學習精神,藉由積極建立學生生活學習共同圈,增進學生在學院、系所及書院教育資源應用效益,有效深化學生全人教育特質,激勵書院生自主學習,及發揮義工及社會實踐精神。
同時,並增進書院教育通識課程與職涯輔導知能,培養書院生皆可與他人分享學習經驗、生命故事,從而涵養其正確生活學習態度,協助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型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書院特色校園文化。
柳金財(宜蘭縣/佛光大學學生事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