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學做人--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任浩之 |2005.10.17
622觀看次
字級

劉邦沒有什麼文化,一向不喜歡讀書人,也討厭那些斯文的禮節規矩。他手下的很多將領出身貧賤,也沒有多少文化,打起仗來照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打天下的時候,劉邦是舊秩序的破壞者,現在得到天下了,劉邦才發現建立新秩序的重要性。

大將爭功 拔劍擊柱
在漢朝剛剛建立、劉邦準備給大家論功封賞的時候,大家爭得不可開交,爭論了一年多也決定不下來。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封他做酇侯。許多大將聽了都不服氣,他們大聲吵嚷說:「我們衝鋒陷陣,攻城略地,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也打了幾十仗。蕭何在後方光動動嘴,搖搖筆桿,沒有汗馬功勞,憑什麼給他記頭功?」

劉邦見大夥兒不服,也動了肝火,就提高嗓門問大家:「你們知道打獵嗎?」大夥兒回答說:「誰還不知道打獵。」劉邦說:「那麼你們知道獵狗嗎?」大夥兒亂嚷嚷說:「知道,知道。」劉邦又說:「打獵的時候,追捕野獸的是獵狗,發號令叫獵狗去追野獸的是人。你們這些人只會衝鋒陷陣,消滅敵人,這跟獵狗一樣。蕭何是發號施令的,是有功之人。這們怎麼能跟他相比!」

大將們聽劉邦把他們比作狗,更不服氣了。他們大聲喧嘩,狂呼亂叫,有的人甚至拔出劍來,砍宮殿上的柱子,真是亂成了一團糟。劉邦這個平日不計禮法的人,也受不住了,覺得這樣下去可不得了,應當想個辦法整頓整頓才好。

叔孫通 制訂朝儀
有個叔孫通的儒生,原先在秦朝做過待詔博士,投到漢朝的日子還不久,因為劉邦一向討厭儒生,所以他的地位並不顯著。這時候,他看出劉邦的心思,就對劉邦建議說:「爭奪天下的時候,儒生沒有能做出多少貢獻;得到了天下以後,儒生卻能幫助陛下保守好天下。我願為陛下到魯國,去徵集那些懂得禮儀的儒生,來幫助陛下制訂朝儀,整頓好朝廷上的秩序。」

劉邦雖然不滿意朝廷上亂糟糟的情況,可是一聽說要制訂朝儀,卻又犯了愁,他怕儒家那一套禮儀太繁瑣,不容易學會,所以他抱著懷疑的態度問:「那種玩意兒是不是很難學呀?」叔孫通說:「禮儀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代的人根據當時的需要制訂禮儀。我可以把古代的禮儀和秦朝的禮儀結合起來,再根據今天的需要,制訂出一套新的禮儀來。」劉邦說:「那你就試一試吧!不過千萬要簡單些,使我和大臣們都容易學會。」

於是叔孫通就到了原先魯國的地方,召集懂得古代禮儀的儒生三十人,請他們一起來制訂朝儀。叔孫通先叫人在長安郊外用竹竿和茅草搭了一個草棚,帶著三十個儒生、漢高祖的一些近臣,以及他自己的弟子,總共一百多人,開始制訂並演習朝儀。搞了一個多月,叔孫通請漢高祖來觀看演習。漢高祖看了演習後說:「這個我能學得會,就照這樣辦。」於是他下令叫朝廷裡的全體文武大臣都來學習禮儀。

儀禮法度 進退如儀
西元前二○○年十月的一天,天還沒有大亮,朝拜皇帝的儀式在長安的長樂宮正式開始。那一天,準備朝見皇帝的文武官員,按照官職的大小,在宮門排隊等候。宮殿外邊,懸掛著五彩繽紛的旗幟,威武雄壯的衛士,手執刀、槍、斧、鉞等兵器,排列兩邊。

傳令官發出號令:「傳大臣們上殿!」大臣們就分兩路進入大殿:太尉等武官站在西邊,面向東;丞相等文官站在東邊,面向西。等大家站定後,傳令官代表群臣請皇帝上朝。漢高祖坐輦車從內宮來到殿上,接受群臣禮拜。參加朝拜的群臣,各人要自報姓名官職,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禮,然後再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朝拜完畢,漢高祖賞賜群臣飲法酒。群臣把酒杯舉到跟自己額頭一樣的高度,齊聲喊:「謝酒!敬祝皇帝萬壽無疆!」然後一飲而盡。酒是有限度的,完全是為了禮儀上的需要,絕不許喝醉,所以叫做法酒。

在朝拜的過程中,御史負責執法,凡是在禮儀上出了差錯的,就叫衛士把他帶走。因此大臣們都十分嚴肅認真,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個人敢喧嘩失禮的,惟恐出了差錯。

朝拜儀式結束以後,出身寒微的漢高祖十分高興,他說:「今天我才知道做皇帝是這麼尊貴啊!」於是他拜叔孫通為奉常,並且賞賜給叔孫通黃金五百斤。

自從叔孫通制訂朝儀以後,原先宮廷上那種亂哄哄的情況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從此,皇帝有了至高無上的威權,臣子成了皇帝的忠實奴僕,君臣之間的一整套禮儀規矩建立起來了。這套禮儀,沿襲了兩千年,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規章制度對於一個國家、組織的作用之大,正印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發展團隊也是一樣,團隊的規模擴大了,管理就一定要跟上。(先覺出版社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