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津羅清店內氛圍帶著異域風格,中式的長桌配上中亞的地毯、敦煌佛像、日本瓷器、歐洲玻璃,展現出店主的廣博知識與豐富品味。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京都寺町的店家幾乎都是老店,百年維持靠的就是向下扎根的深厚軟實力,這個說法並非誇大;在這樣一個古老的城市裡,所謂的都市更新,絕非做做表面功夫而已,而是攸關傳承的要事。
文/陳彥璋
京都寺町的店家幾乎都是老店,百年維持靠的就是向下扎根的深厚軟實力,這個說法並非誇大;在這樣一個古老的城市裡,所謂的都市更新,絕非做做表面功夫而已,而是攸關傳承的要事。在京都,古董店如果無法撐過一次次時代的考驗並且延續或轉型,就只能被淘汰,消失在街景之中。
加津羅清即是成功的例子之一,過去是以販售和服與飾品起家的老鋪,著重節儉樸實積蓄財富,經過泡沫化經濟的洗禮,店主人擅長和洋混血,在低點的時候購入法國新藝術家具與裝置藝術作品,轉型後的老舖承襲了京燒色彩的柔美,構建出這一棟和魂洋才的店面。
清水混凝土樸質卻充滿力量,幽雅的高大植物配合紋質的原木招牌與巧刀闊斧的字跡,將百年歷史內化成居家生活與器物設計,東方vs西方的辯證風格、天井vs樓梯的光影移動,創造出立體派的空間,藉此來擺設陶瓷器,透過自然光來活化陶瓷器的質地與色彩。強大而無畏的京燒色繪,錯落在東西方家具的氛圍中,對於美感與造型的無盡追尋,映照了京燒色繪不斷新生的契機。
如此一來,本旗艦店暗喻了京燒陶瓷融入生活廚房的可行性,也帶出了自然農業與土地倫理的底氣,京燒源自於土地社稷、盛載了農產食材,有著自身靈魂的存在感,也就是說陶瓷器的製作與完成,與古都數百年老舖的經營方法如出一轍,重點在於治家與做人,因此「忠孝」可以是核心價值,一旦做事偏失而不踏實就是失忠,一旦做人不愛敬父母師長等同不孝,若非有「忠孝」作為準則,京燒的傳承就無法延續。因此,京燒色繪的製作者往往以家庭倫理為務、以飲食社交為樂、以器物創作為榮,這三者合一才是京燒色繪陶瓷器所以生生不息的緣由,也是加津羅清挑選京燒作品的理據。
(摘自《色繪古都:京都陶瓷漫步》,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作者簡介
陳彥璋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現為台北高野美術有限公司執行總監。為專業的美術教育者與古董鑒藏家,也是一位傳統工藝的復興者及古典博物學的研究者。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文化教育與文藝推廣,以講堂或傳統學堂的授課方式,來傳遞古今工藝用品知識與推廣生活實用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