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北端的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護區內,近期也發現稀有生物「龍女簪」(圖,海科館提供),並經確認「龍女簪」是台灣海域生物增添新紀錄及國內第一筆資料。
太平島海底的多樣生態,透過調查團隊呈現在世人眼前。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在東沙潛水二十幾年來,只看過一尾龍王鯛,這次在太平島一個半月竟看到五尾,最讓我驚喜,代表這裡狀況真的很好」,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鄭明修在太平島調查第一手資料首度曝光。
近年來南海主權爭議持續不斷,加速該海域珊瑚礁生態系功能衰退。為了解南沙太平島周邊海域水產動植物資源現況和珊瑚礁生態變化,漁業署委託鄭明修及其團隊,前往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海域進行水產資源調查。
鄭明修說,調查團隊共發現四十一種太平島新紀錄物種,包括一種魚類、十一種藻類和二十九種珊瑚(其中有十二種是台灣珊瑚新紀錄種)。
特別是龍王鯛,在這次調查發現有五尾,牠已列入台灣野生保育動物名錄,十分稀有。
農委會漁業署署長陳添壽說,海洋保護及棲地維護是國際海洋法核心價值之一,漁業署希望建立「南沙群島水產生物資訊暨資料庫」,藉由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與國際分享。
基隆龍女簪 首現身
在台灣北端的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護區內,近期也發現稀有生物「龍女簪」,並經確認「龍女簪」是台灣海域生物增添新紀錄及國內第一筆資料。
這個發現係由潛友楊寬智,六月二十日在潮境海灣海洋資源保護區二十公尺深的祕密花園,發現一隻奇怪的生物,拍照分享到「潮境生物報報」社群後,引起學者的關心,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商請軟體動物專家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邱郁文博士從照片判斷,確認為「龍女簪」。
「龍女簪」外表看似海參,實際上屬於軟體動物腹溝綱生物,很難想像與螺貝類是近親,在台灣海域從未被發現,目前在祕密花園約可看到七隻以上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