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長國小引進美管理學大師「與成功有約」的七個習慣。圖/保長國小提供
【本報新北訊】每年受少子化影響,除新興社區、市區人口移入和超夯的森林小學之外,小一新生班級數通常都持平,不過新北市米倉國小和保長國小都因特色,今年一○六學年各增一班,不畏少子化、遠離市區。
保長國小位於汐止,鄰近工業區,一旁就是鋼鐵、貨櫃工廠,雖然不是偏鄉小學,但原本條件也不優,學生有六成來自弱勢家庭,不少是新住民二代,今年卻吸引汐止地區的家長遷戶籍,從原本一班,增到兩班。
三年前,保長國小是台灣首間導入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自我領導力教育」的學校,培養「與成功有約」的七個習慣,保長國小校長周德銘表示,「不是要培養領導人,而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專長,可以是田徑、唱歌,再變自主學習」。
保長國小家長李鎮宇說,學校傾向將老師的工作,讓學生嘗試,變成學習的機會,例如燈光、音控或主持司儀等,而且因為只有一個班,學生也不會搶工作做,學生實作有助於培養自信,和找到興趣。透過老師、學生以及校長的努力,保長國小在一○四學年度獲教育部「品德績優學校」。李鎮宇表示,「在沒人看見的地方,也做正確的事」,將本質做好,自然就會被看見。
位於「八里左岸」的米倉國小,也遠離市區,學校前就是淡水河口又依山,整個校園和周邊堪稱生態大教室,發展出在地的環境教育,由於米倉國小採自由學區,吸引不少淡水、關渡學生跨淡水河來就讀,今年從兩班變三班。米倉國小校長林愛玲介紹道,米倉國小以水資源再利用、廢棄物減量和維護生態等為重點,學校內就有雜排水、雨水回收池,也有生態池。廢棄物減量也導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園遊會大家都帶環保餐具,訂出垃圾減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