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十三歲男子睡前打噴嚏,摸黑擤鼻涕後倒頭睡,隔天發現左眼下方腫得像栗子。醫師檢查研判,男子擤鼻涕過度用力,擤裂眼窩壁骨頭,使空氣從裂骨灌進眼袋,幸二周後自行「消風」。因案例罕見,臨床報告去年躍上國際醫學期刊《QJM》。
收治個案的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邱昱勳說,翻查國外文獻,發現曾有七十歲老人因骨質疏鬆,擤鼻涕導致眼窩骨斷裂,另二名中年個案,眼窩骨則是因打架裂開,而三人均是用力擤鼻涕後,造成眼部皮下氣腫。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王拔群指出,擤鼻涕其實有訣竅,不難擤的鼻涕,建議一次擤一邊鼻孔,嘴巴微微張開,大人小孩都是,且應輕輕擤、慢慢加速,讓鼻涕順著空氣下來。
倘若鼻涕擤不出來,王拔群建議,先使用鼻噴劑,讓鼻肉消腫,或可以把鼻涕用力吸進鼻子,改用嘴巴吐出來。他曾收治過一名鼻竇炎男病人,因擤鼻涕過於用力,鼻涕倒灌進耳朵,除了為患者治療鼻竇炎,將鼻涕清乾淨,也需把耳朵的鼻涕抽出。
亞大附醫耳鼻喉部頭頸外科主任陳亮宇表示,可同時一次擤二邊鼻孔,但不應過度用力,不然仍會使鼻涕倒灌,實在不行,建議就醫請醫師協助清鼻涕。
有些民眾用雙手捏住鼻孔阻止鼻涕打出來。陳亮宇提醒,這可謂「犯大忌」,可能使鼻涕倒灌進耳朵,進而引發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