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台北市長柯文哲月初到上海參加「雙城論壇」,在致詞時談到「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言論,這個說法對綠營的基本教義派,簡直是大逆不道,淺綠者則認為這對柯文哲本身不利;總統府也跳出來下指導棋,認為柯文哲應該利用機會向對岸表達台灣的民意。對於這些來自各方的批評,柯文哲的回應是:「兩岸一家親,總比兩岸一家仇好吧」,甚至他認為以目前兩岸的冰冷關係,總要有人能和對岸有所交流。無論如何,柯文哲的兩岸作為,不只讓獨派難堪、綠營內傷,更凸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如果不改弦更張,最後注定是一籌莫展。
如果「兩岸一家親」不是出自柯文哲口中,而是出自任何一個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一定被綠營罵為「賣台」,但是儘管綠營對柯文哲在上海的表現深不以為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公開痛罵柯文哲「賣台」。原因之一是主張台獨的賴清德才說過「親中愛台」,表示「親中」也可以愛台,所以綠營的「賣台」邏輯顯然是針對藍營,柯文哲自稱「墨綠」,顯然是綠營「賣台」邏輯的絕緣體。但是問題是:為什麼藍營的人「親中」就是「賣台」?這正是民進黨兩岸走不通的癥結所在。
台灣和大陸的關係錯綜複雜,兩岸人民歷史、文化情感糾結,兩岸將來何去何從是一件不容易得到共識的問題。但是不論政治立場如何,沒有人會否認的是: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前途具關鍵的影響力。如果這樣,不論支持兩岸將來是統一還是獨立,「兩岸一家親」難道不是兩岸最好的相處模式嗎?
政治主張傾向於統一的人,一定不會否定「兩岸一家親」的說法,因為這個說法表達的是兩岸人民是相同的血緣、文化和語言。主張獨立的人也應該不會否認兩岸人民的血緣關係,但是他們強調兩岸政治制度不同、價值觀差異,所以就像英國和美國一樣,文化上的相同不表示政治上必須是一個國家。可是即使支持台灣和大陸是一邊一國,如何能達成這個目標?兩岸對抗、冷戰能達成獨派的目標嗎?
中國大陸當然一心一意要統一台灣,尤其當大陸政經壯大之後,台灣面對統一的壓力也愈來愈沈重,反對「統一」的綠營人士怎麼辦?痛罵中國大陸霸權心態、蠻橫無理,這樣就可以達到台灣獨立的目的?綠營人士對於中國大陸的步步進逼,通常採取的策略都是「敵我意識」壁壘分明,所以在這樣的思惟邏輯下,藍營的人都是潛在的賣台分子。但是用敵意對待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就會心虛、理虧,讓台灣獨立?這無異是痴人說夢!台灣人吃軟不吃硬,難道中國大陸的人就吃硬不吃軟?
只要從簡單的人類心理學就知道,善意激發善意、有時候甚至可以軟化惡意,惡意則製造更多的惡意;痛罵或仇視中共,不但不會改變中國大陸統一台灣的決心,而且會加速他們的作為,事實上以中國大陸目前的意識型態,當台獨意識愈強,中共領導人的統一使命感愈急迫,台灣的處境就愈危險。因此民進黨政府愈向台獨傾斜、愈以對抗的方式處理兩岸,台灣被統一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以小侍大是一種智慧,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面對強權維持尊嚴是底線,但採取溫和理性的態度,似乎才是明智的作法,所以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難道不是高招?
不論支持獨立或統一,最終目的都應該是為人民的幸福著想,把不同主張者貼上「賣國賊」的標籤,就是把不同意見的人不當成「人」,這不只羞辱自由,也踐踏民主的價值。倫理學研究證明一件事:對人先以善意相待,永遠是最後的贏家。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就是釋出善意,在此民進黨兩岸政策寸步難行的當口,柯文哲效應將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