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若能如期推動,可額外貢獻經濟成長率一個百分點,後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就可突破百分之三。
我想說的是,即令台灣經濟成長率突破百分之三,又如何?過去十五年,台灣的經濟平均成長率雖然也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但平均薪資仍是零成長,甚至所得與消費跟經濟成長率脫節,人民不敢正常消費,生活有愈來愈壞之感。
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是一種花費,但不代表一定花得其所。然而龔明鑫的話,恰恰凸顯了政府官員陷入傳統經濟指標的迷思:動輒以GDP作為衡量人民福祉的標準。
此外,對於前瞻計畫,高雄市長陳菊的回應,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陳市長說她相信前瞻能夠刺激內需成長、拉動經濟發展,再回饋為新的財政資源。
問題是,前瞻計畫中的軌道運輸幾乎占了一半預算,但台灣沒軌道技術,只能外包,請國外公司來做,基本上就是把錢送給外國人,讓別人來賺錢,何以振興國內經濟?
再者,營運已久的台北捷運及高雄捷運,運輸本業至今仍然虧損,想靠前瞻的軌道建設再回饋為新的財政資源,恐怕也只是一廂情願。
怕的是,蔡政府硬推前瞻基礎建設,因為縣市政府舉債「出軌」,債留地方及子孫,最後是個大錢坑,成了納稅人災難的開始!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