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國學勵志故事(107) 拿什麼拯救你

文/錢文忠 |2017.07.07
1615觀看次
字級

文/錢文忠

兒子對父親要尊重和孝敬,父親對孩子要嚴格和愛護,這才是大家歷來倡導的家庭生活。

這裡的擊鼓救父是一個父子情深的故事。

南北朝的時候,南朝宋有一個少年英雄,叫吉翂。翂,是振翅高飛的意思。吉翂從小就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他就和幾個弟弟跟父親一起生活。

他的父親擔任縣令,遭人誣陷下獄,被押解到京城準備處死。十五歲的吉翂為了救父親,趕到京城,到皇宮門口擊鼓鳴冤。當時的皇帝是鼎鼎大名的梁武帝,梁武帝一看,怎麼那麼小的孩子請求代父而死?一定是被人指使的,所以,梁武帝下令廷尉蔡法度嚴加審訊。

蔡法度在公堂上擺滿了刑具,那些衙役把小吉翂按倒在地,打了一頓,問:「你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是有人指使你到皇上這兒來鳴冤?」吉翂回答:「我是個小孩子,但是再小,我也知道死是可怕的。然而,如果父親因誣陷被殺了,誰來養活我的弟弟?我又小,我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只能請求你查明這個冤案。如果查不明,你就把我殺了,我代父親去死。」

經過再次的審問,小吉翂態度依然堅決,蔡法度被感動了,也想救這個孩子,他就下令:「行行行,先不論這個,我再去查。我先把你手銬腳鐐換成小號的。」大家知道小吉翂怎麼說嗎?他說:「我既然請求代父而死,那你就不用給我換成小的,就給我戴著大的手銬腳鐐。」

後來,蔡法度把審訊過程稟告了梁武帝,梁武帝也非常感動。經過徹查,他父親的確是被冤枉的,所以就下詔釋放了這對父子,並且加以褒揚。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很多,俯拾即是。

【原文】天監初,父為吳興原鄉令,為奸吏所誣,逮詣廷尉。翂年十五,號泣衢路,祈求公卿,行人見者,皆為隕涕。其父理雖清白,恥為吏訊,乃虛自引咎,罪當大辟。翂乃撾登聞鼓,乞代父命。

(引自《梁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