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以佛教的觀點來看,除了醫藥以外,如何治療身體上的疾病?
說到疾病,病與苦總是分不開的。有的人你問他:「生病怕不怕?」「不怕!」「死怕不怕?」「死也不怕!」其實死如同搬家,死如同換衣,死如同新陳代謝,死如同油盡燈乾,死如同睡覺,死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佛教徒相信生命是不死的,生命只是輪迴,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換,生了要死,死了要生,死並沒有什麼可怕,可怕的是痛,痛很難受,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嚴重的事。
不過,「有病方知身是苦」,「英雄只怕病來磨」,英雄只要一有病,就會變成狗熊,健康的時候不知道健康的寶貴,等有病了,就覺得苦。但是有時害了病,如果把病治療好,反而增加免疫力。所以,經過病的挫折,對於健康還是有幫助的。
生病最忌病急亂投醫,有的人一聽到自己有病,就驚慌失措,到處亂找偏方。社會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有病了,個個都是醫生:「喔!你應該吃什麼藥!」「哎呀,這個病應該怎麼樣治療才對!」七嘴八舌,有的人自己沒有主張,聽這個人的話,就去看這個醫生;信那個人所說,就去看那個醫生。也有的人生病諱疾忌醫,不好意思看醫生、害怕看醫生。
其實也不要把生病看得很可怕,病就像「魔」,你愈是怕它,它就更加兇狠,更加厲 害。
因此,面對各種疾病,希望大家要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我們不必驚慌,有病當然要找醫生治療,但最重要的是自我治療,自己做自己的醫師。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難;自己的毅力堅定,就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能夠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那麼疾病於我又何懼之有!
──節錄自《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冊,〈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