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晚年被貶到嶺南,據說有一天出去散步,聽到隔牆傳來歡聲笑語,原來是幾個少女在盪鞦韆,這位大詞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踮起腳尖偷窺,激起了陣陣漣漪。回來後寫了著名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這闕妙不可言的詞句,早已嵌入中國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靈魂之中。
無獨有偶。七百年後,歌德也經歷了一場內心的情感與理智的博鬥。一場大病後,他突然奇蹟般地恢復了久違的青春,這位七十四歲的老翁瘋狂地愛上了常陪他散步的東家之女,十九歲的妙齡少女翁爾麗克。但遭到女孩母親很有禮貌的拒絕。
一八二三年九月五日,歌德乘馬車毅然離開女孩所在的城市。一路上,在那瘋狂的情緒下,他用詩記下了自己的「內心日記」,這首詩後來成了他晚年最偉大的作品,他說:「這是上帝讓我傾訴煩惱」。
一百年後,茨威格評論道,那不僅是「激情達到最高峰的產物」,更是「高尚的自我克制」的結晶體。「是他枝繁葉茂、簌簌作響的生命之樹上最鮮麗的一片葉子。」
在寫完這首愛情長詩〈詩麗恩巴德悲歌〉後,老歌德告別愛的激情帶來的痛苦,進入了心境平和、勤奮寫作的暮年,完成寫了五十八年的巨著《浮士德》。歌德活到八十四歲,然後安詳地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