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溪流,由於上游沿岸為易崩塌的黏板岩,導致含沙量高居全台第一。三百多年來,濁水溪幾度氾濫、改道,讓依水而居的子民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但洪氾帶來的泥沙也哺養了豐饒的彰雲平原,成為台灣重要的穀倉,濁水米更因它而得名。
尼羅河的長度是濁水溪的三十六倍,是全世界最長河流。六千年來,尼羅河定期氾濫,帶來肥沃的黑土,沖積出埃及最富饒的三角洲平原,穀物、棉花、葡萄豐收盛產,滋養了埃及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創造傲人的農業文明。
現在這兩條母親之河上,都矗立著數座水壩,截斷了砂源,也阻撓了水流,不僅影響生態,也使得出海口的海岸線不斷倒退。
鹿港vs.開羅
百多年前,濁水溪畔的鹿港是和大陸泉州港對口的重要口岸,創造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歷史地位,後來卻因港口淤積而不得不退出歷史舞台。不同於鹿港的曇花一現,位在尼羅河三角洲頂點的開羅,幾千年來一直扮演重要的河港角色,不僅是埃及的首都,更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於一身。
兩地陶一樣情
尼羅河和濁水溪帶來的沉積黏土質地絕佳,早被先民加以利用。根據濁水溪流域出土遺址發現的罐甕碎片,證明早在二千多年前先民就已利用當地黏土製作陶罐,支流上的水里更是台灣早期的陶器重鎮。而尼羅河的沉積土也早在數千年前被古埃及人拿來做成生活用陶,甚至直接曬成磚塊蓋房子。
(轉載自《福爾摩沙大百科》)
埃及.尼羅河 The Nile River, Egypt
名稱由來:原是希臘語「河谷」之意
全 長:6,671公里
發 源 地:非洲中部衣索匹亞高原約海拔3,000公尺
流向:自南向北流,注入地中海(全世界唯一南北流向的大河)
流域面積:約287萬平方公里
流經區域:9個國家(坦尚尼亞、肯亞、薩伊、浦隆地、盧安達、衣索匹亞、烏干達、蘇丹、埃及)
開發歷史:約6,000年
重要農產:大麥、小麥、椰棗、無花果、葡萄、棉花
主要的水力建設:亞斯文水壩
特 色:創造埃及農業文明

圖:尼羅河氾濫所帶來的苦難,以及苦難過後所造就的豐收,幾千年來不斷循環上演,位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的開羅可謂受惠最深。開羅早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王國時期便是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更發展成一座擁有一千六百萬以上人口的現代化都市,也是北非第一大城。
台灣.濁水溪 Choshui River, Taiwan
名稱由來:因含沙量大,溪水混濁而得名
全 長:186.6公里
發 源 地:合歡山佐久間鞍部,海拔約3,200公尺
流 向:自東向西流,注入台灣海峽
流域面積:約3,157平方公里
流經區域:4縣(南投、彰化、雲林、嘉義)21鄉
開發歷史:約350年
重要農產:水稻、甘蔗、水果、蔬菜
主要的水力建設:日月潭水庫
特 色:劃分台灣地理和人文的天然界線

圖:濁水溪內陸河運曾暢旺通達,造就下游沿岸鹿港的繁華。但因泥沙淤積,昔日的河港鹿港,如今已成為內陸小鎮,只能藉眾多古蹟訴說歷史的興衰。
(黃丁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