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大廈生態花園一年四季鳥語花香,五色鳥是常客。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位在台北市重慶南路的司法大廈,除了有司法院、高等法院、高檢署等重要單位,還有座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的生態花園;園內不只筆筒樹培育有成,還有法警、書記官帶來的野薑花和鯉魚等動植物,讓人看見司法人員柔情的一面。
司法大廈北側靠近總統府處,一座近百坪大的花園,是不少法官、檢察官工作之餘散步放鬆的處所。花園採「尊重現況」方式維護,不使用殺蟲劑及除草劑,經多年經營,一年四季都有不同花香,吸引多種鳥類駐足,目前有五色鳥、白頭翁、樹鵲、白鷺鷥及黑冠麻鷺棲息。
管理花園五年的高等法院總務科長陳漢朝說,花園位在都巿裡,特別難得;他最喜歡五色鳥,牠們幾乎每年都會回來,在大葉桉(尤加利樹)枯死的樹幹啄出上、下兩個洞,一個用來棲息,另一個是逃生口,很特別。陳漢朝也花一個月持續觀察白頭翁新生命,親鳥築巢一周後下蛋,十天後蛋孵化,再過十天雛鳥開始試飛,接著就離巢了。
杜鵑花季後有很多毛毛蟲孵出,陳漢朝不使用殺蟲劑,而是讓白頭翁吃蟲,達到生態平衡,「挺有意思的」。另一個特色是,開放式水溝裡原來就有大肚魚和土虱,下大雨時水滿起來,魚會游到陸上來;大肚魚會把孑孓吃掉,也算是自然防蚊。
陳漢朝說,前高院庭長王炳梁對生態維護非常熱心,會自掏腰包買槐樹,因司法人員早期下鄉處理訴訟案件會在槐樹下聽訟,他最喜歡黃槐。此外,野薑花是高院書記官同仁從家裡帶來的、鹿角蕨是高檢署法警帶來的,池裡的鯉魚則是高院法警拿來的。
談到植物維護,陳漢朝說,台灣筆筒樹因受病毒侵害,有百分之四十消失,也有媒體報導陽明山七成筆筒樹因病枯死;他發現花園生態池旁就有筆筒樹,有了很大的啟發,特別去研究筆筒樹的幼苗外觀,請同仁不要除掉。筆筒樹為蕨類植物,幼苗時期不易辨別。目前園內葉高一至二公尺的筆筒樹有五棵、高二十公分的有二十多棵,種在花盆裡的有三十餘盆。
陳漢朝認為,筆筒樹數量有方法挽回,概念是要幫助幼苗長大,給予新裸露的土壤、不要亂除草;他歡迎農委會到園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