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逐漸減量 不宜驟然禁止

黃信(嘉義縣/南華大學宗教所碩士) |2017.06.30
1680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空汙很嚴重,政府徵收空汙費改善,但效果似乎不如預期,如今把矛頭指向宮廟,有意對廟宇「封爐」,引起不少宮廟抗議,打算串連到總統府「進香」。

台灣是個信仰自由的國家,尊重各種宗教,尤其是民間文化習俗,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拿香拜拜是傳統,一炷清香表虔誠,不該以政治力干預。

台灣有不少汙染大戶,燒香僅占全國空汙總源百分之零點三,相較於冒黑煙的汽機車,工廠、發電廠釋出的煤煙,石化工業排放的化學氣體等製造空汙的大宗,可說是微乎其微,政府抓小放大,莫怪引起反彈。

有一些寺廟採減量減爐的方式,如行天宮三年前實行「禁香禁供」,龍山寺僅剩「一爐一香」,雙手合十誠敬意,一瓣心香可感天,重點在於自主性的減香,而非施以禁令斷香火。

站在環保的立場,燒香數量漸次減少,讓空氣清爽潔淨,相信民眾樂於配合。

拜拜燒金是中華文化之一,但空汙攸關民眾的健康,節制燒香的方向是對的,但自古以來,香是人與神明溝通的媒介,政府和寺廟應該廣為宣導,為了提升生活品質,減少汙染源,讓這項民俗活動逐年降低改進,而不是驟然禁止。

黃信(嘉義縣/南華大學宗教所碩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