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遊行】 心中有愛

文/寂然 |2017.06.16
1545觀看次
字級

文/寂然

遙遠天邊的高原上,有一個地方,顛簸崎嶇,不分晝夜,還要趕盡十多天的險路,才能到達。

為什麼要不辭艱苦去那裡?

只因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喇嘛廟,可以讓我閉關。

那時,住在廟子裡,遠方總有一個人或幾件事,讓我思念,念念不已。這樣閉關好久,又過節了,是藏曆新年,白天很熱鬧,晚上卻仍是不停的狗吠與缺氧,讓人很難入睡,看著小土窗外的大月亮,空寂的心彷彿要掙脫沉重的肉身,撲騰欲飛,飛回我的家鄉親人身邊。

迷糊中,我聽見了「一個聲音」,忽而說在耳畔,忽又迴響在心間:

「學佛年久,但你還如此執迷身心,斷不了人世間那無常的愛欲,什麼時候你才能走上清淨禪悅的覺悟之路呢?」

我自知慧根太淺,本質上就是凡俗之人,但又覺得自己此生定會勘破塵緣見道解脫,因此才會奔走流離自困絕地,但「這一個聲音」,不管是幻覺、潛意識或什麼護法神啟,我不能認同。

早年看《聖經》,裡面有這樣的一段故事:耶穌的母親和兄弟來尋他,耶穌卻當著眾人之面,不認前來尋他的母兄,只認自己的門徒是親。當然,對這個段子可以有很多層次很多闡釋,但我對這樣的絕情之舉,卻很本然地反感。

我清楚知道,雖然佛教也是把人間親情視為煩惱一種,但煩惱卻絕不是佛法覺悟的真正障礙:釋迦牟尼先是棄家出走,然後棄絕親情隱居叢林,最後才成佛;但成佛後的他仍飛舉升天,為母說法,而對妻兒,也用超越的智慧與慈悲,吐露了最深的濃情。

在日本,曾有位偉大的女禪師,名叫慧春。慧春很年輕就出家了,當時,日本還沒有專給比丘尼住的庵堂,她只好和二十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禪師座下閉關習禪。

慧春生得非常漂亮,雖然剃除頭髮,穿上素色法衣,但並未非減損她的美,反而使她的姿容更顯得脫俗。一起學禪的和尚,因此有好幾位暗戀著她,其中一人還寫了情書給她,要求一次私下約會。慧春收到情書之後,未動聲色。

第二天,禪師上堂說法,開示禪要。說罷後,慧春起立,對寫信給她的和尚說:「如果你真的像信裡寫的那樣愛我,現在就過來擁抱我吧!」

這個禪的故事很讓人心醉,它表達了一種當下承擔的精神。學禪的人對於開悟固然必須承許,但對於生命,是不是也該有相同的承擔,且這種承擔又因禪的修習而更加的如真如實呢?

對於一個禪者,修行不是分別割裂的劃界或者依靠想像力的編織,而是開放明朗地面對此時此刻的平常生活,每一個心念、每一個生活動作,都可以攤開在陽光下自然如它本來的光亮明朗。

慧春讓人驚悚的「公開的擁抱」,其實正是「坦然的愛」與「平常的心」,比喻的只是一個禪者應該擁有的「光亮、明朗、鬆坦的生活態度」。

想到這裡,心裡重擔放下許多:其實學佛,難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背負沉重的肉身與世間的重擔,依然走在路上,向著光明。

由此可以明白:如果遁入空門,禁絕一切生命的欲念,藉此達到對人生的無動於衷,這樣雖也是修行的一種徵驗,但不算什麼徹悟。

真正的徹悟,是解脫情執而寂靜慈悲,平常生活而超越一切。

因為心裡始終有愛,我面向「那個聲音」,在遙遠天邊的高原上,閉關修念,真心祈願:

在此生,我愛與愛我的人,

都能瀟灑生活樸實念佛,

愛人的同時不貪愛,

戀生的同時不畏死,

在人生的每一個時刻,

都能從容清淨而灑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